好多小伙伴来参加我们拆书帮上海喜乐分舵的现场拆书活动时,会提出这样的困惑:
一本书,在我读完之后,和读之前,没有太大的感觉。即,感觉“读”与“不读”,一个样。肿么破?
过去,我也和大家一样,有过相同的困惑——这是初级阅读者共通的困惑。
现在,经过2年的拆书生活,我的这个“困惑”已得到了解决。
所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01 R
这里,以《在办公室外思考》为例,带大家实践一下拆书的“RIA便签读书法”。
首先,看这本书:
主标题:在办公室外思考
副标题:活用另外8小时,做自由空间里的高产者
可知,这本书的重心在“高产”、高效能。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工业时代,对于一份工作而言,唯一的限制因素就是人的体力。依照当时的观念,假若你的体力足以支撑每日16小时的工作强度,那么你的大脑理所当然也能应对这种强度。
而在信息时代,不仅仅是你的身体会出现疲劳感,你的精神状态和创造力同样会陷入疲劳之中。以我为例,我—天最多写三四篇文章(状态好的时候)。通常,完成三四篇文章需要4个小时。而在这之后,若是继续创作,我的写作质量便会下降,甚至花费好几个小时也只能写出极为平庸的文章。这说明,在理想的状态下,我的产出曲线将在4小时左右到达顶峰。
如果按照8小时的工作制来写作,我可能每天只能完成两篇文章。并且,这种状态下创作出来的文章质量通常差强人意。而最后,我每天将白白浪费五六个小时的时间。相反,如果我换一种工作方式,以写作任务为标准来制定每天的工作量,我就可以量力而为,达到产出顶峰,并且还能利用剩余的时间完成其他的工作,或者好好放松一番。
若是普通的阅读者,当你读完这段以后,一定觉得很平淡无奇吧——这段话的道理,貌似我们都懂呀。
然后呢?
然后就翻过去,看下一页了呀。
这种读书,我们姑且称之为“不带大脑”的读书。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这样的读书,只使用了一个器官:眼睛。
你的大脑并没有运转起来!
02 I
那么,如何带着“大脑”来读书呢?
接下来,我们按照RIA的步骤,试试看。
前面做完了【R·阅读原文】,接着我们做【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的知识】,请跟我按下面步骤来做:
·请打开手机录音功能。
·用你的话,完整重述这个片段的知识点。重述时请录音。
·回听你的录音,对照原文,你所重述出的知识和原文是同一个意思吗?
关于这里“重述”,我提示一下:
·你可以想象,你的手机是一个美人,你正在对着它讲述这个片段的知识点。
·重述的字面意思是“重新讲述”,所以,不需要做任何的延伸或扩展。若原文讲述了一个鸡蛋,那么你用自己话重新讲述出这个鸡蛋就好。
·原文有3个段落,是分层级的。若刚开始做重述的小伙伴,可以参照原文的逻辑顺序,逐一来做重述。
DO!DO!DO!
好,如果你看到这里,并且已经按照我的步骤来做的话,你可能会发现:
·重述,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简单。你可能需要回头再读一次原文。
·重述,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简单。你可能重述出的内容与原文并非是一个意思。
·重述,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简单。当你重述完之后,你对这片段有了更深的理解。
·重述,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简单。当你重述完之后,不需要刻意记忆,你已经自然记住了这个知识点。
俗话说:100个人读书,会有100个哈姆雷特,读书不讲究对和错。
我的重述内容如下,贴出来,仅供大家参考。
·在过去的工业时代(例如,卓别林喜剧中的拧螺丝的时代),不需要太多的脑力,唯一的限制因素是体力。所以,过去是8小时工作制而非16小时工作制,是因为人的体力只能坚持8小时。
·现在是信息时代,工作除了体力,更需要脑力创造。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现在的工作效率或效能,不仅要考虑体力,更要考虑脑力因素。
·以作者的写作为例,体力上作者可以支撑8小时工作,但脑力上通常最多每天写2篇文章,大约2、3个小时。剩余的时间,即使继续写作,质量也差强人意。
·为此,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不是以8个小时的“时间”来论工作,而是以“任务”为标准来论工作。这样做:(1)达到产出顶峰,(2)剩余的时间里,既可以做一些轻松的工作,也可以无愧疚感的、好好放松一番。
03 A1
I重述完知识后,我们可以联想,文中作者讲了自己的栗子,那么我们自身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换言之,作者的栗子也适用我们吗?——这种联想,就叫做A1。
在拆书当日现场中,有一位是画室老师,他的A1是这样的:
我们从事艺术的人,和作者的栗子很相近。画画时需要高度集中精力,我一天中最多画4-6个小时,然后就画不下去了。
我认识的一位雕刻家大师也是这样的,他每天只雕刻2小时,然后就是喝喝茶,和朋友聊聊天。因为继续雕刻下去的话,第3个小时里就可能毁掉这幅作品。
各位看官,你的A1呢?虽然可能你是朝九晚五的职场人士,工作身不由己。那么,工作中有无需要高强度脑力的内容呢?又或者,在业余生活中,你是否也在写作、读书、致力于自身成长呢?
你的A1是什么呢?
请思考后,参照上面I的步骤来录音,或者在这篇文章的评论区中po出你的A1吧。
04 A2
做完A1之后,若自身的经历中有与作者相似的部分的话,想必你一定充满了好奇和跃跃欲试:
我认为作者讲的很有道理,我也很想使用这种方法呢。
那么,作者要介绍的“任务为标准来论工作”的方法,到底是什么呢?
在书的后文里,作者一定会介绍到的吧……
带着这样的好奇心,你有没有迫不及待地想把这本书给读下去呢?
05 总结
怎么样?
经过上面简单的RIA步骤,请大家回头看,上面的原文片段是不是已经不是原本的“平凡无奇”,而是“熠熠生辉”了呢?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因为大家读书时有带“大脑”呀,有思考呀,嘿嘿~
如果你是一名初级阅读者(还不太会读书的阅读者),请使用上面简单的RIA读书方法吧。它会一点点地,让你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之后,你一定会爱上阅读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