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姨,小姨,你看,我帮妈妈把全家的碗都洗完了。”
上初中的小外甥兴奋的跑到我面前,乌黑的眼珠子里透出望穿秋水的期待。
我抬头看了一眼水池边一打高的碗碟,对他的劳动表示感谢:“帮我的也洗完了呀,谢谢呢。那我们可以出门去遛点点啦。”
随话音而落,小家伙饱满的苹果脸慢慢泄气成了干瘪的洋丝瓜。
很显然,他并不满意我情商不高的回答。
“我家儿子真棒,了不起呢!把一家人的碗都给洗了。”旁边的表姐马上接过话。
“就是,就是,每个碗都刷的金光闪闪。”外婆也赶紧总结补充。
“……"
降温的气氛在家人一人一把火的助攻下又升腾起来。外甥小嘴上咧,神采这才爬回了脸颊。
我被大姨拉到墙角。“你都那么大人了,真不会说话!”
“呃…我说谢谢,我对他表示感谢了呀。”
“谁让你说这个,你没看见孩子等着你夸他么?”
“我得夸什么啊?夸碗洗得可以当镜子照么?连二元一次方程都能解的人,洗个碗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
“有你这么做对比的么,他还是个孩子!你应该表扬!是表扬!”
漫天飞扬着口水沫子,耳边全是立体环绕的长辈教育。
2.
我们都知道,批评孩子是不对的教育方式。
因为在过多批评、太重谴责消极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做事会谨小慎微。内心可能还会发展出“不管什么我都做不好,我不够完美”的负面情绪,容易自我怀疑,甚至产生自卑。
于是,很多家长会转而其对立面,用夸赞、表扬的方式对孩子给予积极肯定。
甚至一些育儿专家也在倡导大人要用表扬去强化孩子表现好的行为。
其背后潜台词是:和颜悦色定是比黑脸的关公强。但殊不知,有时一不小心又会长出一波所谓的熊孩子。
看到这,你也许不禁会问:
批评不对,表扬也不合理,那问题究竟在哪里?
3.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假如在刚刚的场景里,不是小外甥而换做是我,把全家的碗刷洗干净,然后兴致勃勃冲到家人面前,会获得什么样的殊荣或头衔?
我猜,大概不会有人会发出“哇塞,你真了不起!”的表扬吧......
对我,不表扬,应该才是符合常理的正常反应。
对于同一件事洗碗,造成反应差异的根源在于:年龄。更进一步,是在年龄之下营造出的一种关系级差。
因为年龄小,把孩子看的比自己低,所以能力更强的大人有“可以”评价孩子的天然权力。
但反之,孩子却不行。
几年前,我所在部门的领导特别喜欢表扬下属。
每次我把某项工作干完了,她都会说:“这件事,做的真棒!”
“真厉害,不错不错,研究生就是不一样。”
而绝对部分时候,她嘴里很棒、很厉害的事情,难度系数并不大。比如做个计划表,又或者写篇讲话材料。
刚开始,我会因得到领导的首肯而有些许的成就感。再后来,我慢慢感觉不自在,甚至有些反感。
原因很简单。
一是工作的客观结果并没有她评价的那么好,在夸大的事实面前我有些心虚;
二是在她夸张的表扬里,好像是在告诉我“我没想到你居然可以做到”。自己能力被直接贬低的言辞实在没让我有太多喜感;
三是这种裹着糖衣的蜜药吃多了,我内体负担太重,生怕哪回做不好了就会让老板失望。
更重要的是,如果我没有对领导的表扬用“卑微”的姿态做出及时回应,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领导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随时表扬我,或批评我。
但反之,我却不可以。
4.
无论是我对外甥,还是领导对我,这种自上而下的表扬行为,其本质究竟是什么?
在阿德勒的心理学里,表扬是一种“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的评价。
表扬背后蕴含的是权力结构的纵向关系,而不是平等的横向关系。
表扬和批评,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不过是纵向关系的正与反。
而只有纵向关系上的上一层对下一层才有权力和能力去做评价。即:纵向关系不可逆。
所以,我的老板可以理所应当的表扬我的工作,尽管不一定合乎我的逻辑,但我却不能反过来去评价她“真是有眼光懂得识人”;
长辈们能够顺理成章的表扬小外甥碗洗的好,就算是甜腻的语言有违常理,但你或许并没有资格反过来去说理。
5.
可能你会说“表扬难道还有错了么?”
老板的表扬可以极大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对于小孩子,得到父母、老师的表扬会很开心,之后更加努力学习、好好表现,这不是一件喜闻乐见的幸事么?
如果表扬就是表扬,即表扬就是目的。当然没有问题。
作为下属,在螺丝钉的岗位上得到上级的贡献认可;作为孩子,从外界的反馈来确认自我价值。
这些时候,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也必须。
但很多人并不如此。
他们会以表扬为手段来操纵人际关系。他们使用表扬的目的是:操纵。
而处于纵向关系当中,被操纵的人可能会产生两种极端:
一种是顺从,不断从权力上层的表扬奖励中寻求价值确认,最终形成“为了表扬才去做”的路径依赖。
一种是反抗,因为不想被操纵,反其道去做与“表扬”背道而驰的事。
前者容易产生自卑,因为一旦失去了外界的正反馈,似乎就丢失了“存在感”,感觉“自己没能力”。
后者可能会引发“权力复仇”,弱势的一方会通过别的方式来报复权力上层。
比如,小孩子会故意逃学、误入歧途,员工会拖延工作。
甚至在两性关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
“我对你那么好,为什么你还这样对我?”
“我感觉和你在一起压力好大!”
这样的对话,也是因为压力的背后透露出了:其中一方“感受到了被操纵”,想要摆脱不平等关系的反抗。
可以说,判断表扬适当与否的标准在于:表扬是目的,还是手段。
6.
对于别人,我们很难,也无须去判断表扬之下的真实企图。因为那是别人的课题。
但对于自己,无论是表扬,还是被表扬,都只是我们情感的一种传递和表达,仅此而已。
我努力工作,认真对人,都是为了自己。是因为我想在工作上有所进步,想和别人有更好的人际关系,而不是这之外的其他什么东西。
而我的价值,在我投入行动的那刻,在我能按照我的意愿去为别人做点什么的时候就已经存在。
表扬,只是额外的附加奖赏。没有,是常理;有,我感谢。
所以,对于小外甥,正是因为从没俯视的看待过他,也就无须刻意的积极表扬。
而当他不再需要别人的表扬了,听到别人对他的表扬时,也就能坦然若之的说一句: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