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来为几番琐事烦扰,心头骚动着困惑与不安。深觉眼前雾霾浓重,我像是突然迷路的小鹿,在森林中惊慌地四处奔跑却没有方向。但即便此时的我狼狈不堪、惶惑不安,也不能接受朋友在我没有主动寻求帮助的情况下以关心之名为我指路。
对我来说最好的安慰,是陪我聊天、陪我笑、陪我闹,或者干脆陪我待着、沉默不说话。此时的她,如果愿意像这样做一个温暖的冷眼旁观者,然后等,等我愿意找她敞开心扉的时刻,认真倾听,适时给出建议,我便感激不尽。
人生的路要自己走,没有谁可以代替别人做出所谓正确的选择。
2.
有个朋友恋爱出现危机,男友不愿给他打电话,三天两头就会将她拉黑,过分的时候还会恶语相向,但她还是很执着,甚至不觉得这个男生有什么问题,只是觉得自己真的很在乎他。作为旁观者的我看得很清楚,那个男生不爱他,或者说,没有那么爱她。她心里大概是知道的,只不过她坚守着心中的那份执念,像“如果我的生活中没有他我感觉我没有办法活下去”这样偏执又绝对的话我听了着实不敢苟同,但即便是这样,“这样的男友不分手难道要留着过年吗”之类的话到了嘴边,我也实在没有办法直接说出口,仅仅是因为她本人很坚持这份哪怕在旁人看来相当不靠谱的爱情。她从来不是来找我要一个建议或者一个答案,只是在寻求一个倾听者,一个可以认同、理解她情绪并不过分评价是非的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爱情本身就是非理性的行为与活动,没有任何道理与逻辑可讲,身为旁观者,做到尊重、共情、倾听就足够了,除非她需要建议,否则决不越雷池半步。
此时此刻我需要做的,仅仅是作为一个温暖的冷眼旁观者,在她最脆弱无助需要安慰的时候,多倾听,不妄自评价对错,不自以为是地建议。一方面“置身事外”,又时刻准备好一颗温暖的心和一双认真的耳朵,耐心等她朝我转身,那我才能斗胆表达一己之见,彼时将言辞犀利、不留余地,争取令其豁然开朗、醍醐灌顶。
3.
就像高晓松说的,人生其实没有那么多选择,每个人其实都在走独木桥,大地辽阔是无数人的独木桥组成的,明明那么多路,他就非得选择那一条拧巴着走,我们唯有经过实践,排除掉我们不想走的路,想走的路才会逐渐明晰。
事实上,对于别人生活中问题的建议和指摘,实在应当谨慎。这关乎他能否有空间独立反思,独立成长。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被风雨敲打过的果子才是真的甜。每个人都必须要经历破茧而出的挣扎与痛苦,才能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
4.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听从所谓“建议”,哪怕你是“对的”,倘若他有那股“不撞南墙不回头”与“视死如归”的心,那也是劝不得的。小A怪我在她做某决定之前没有拦住她,可她根本不知道当时的她有多坚定执着。我反问她“你觉得当时的你听得进去劝吗?那飞蛾扑火的英勇我根本拦不住好吗?如果我当时拦你,你反倒会恨我不是吗?”她点点头,沉默不语。若不是因为体验过个中苦恼,她又怎么会有试误后的追悔与自省的可能。
孔子就这一点也发表过言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可见其对于给别人建议的谨慎与冷静。
因此,除非对方在独立思考以后依然不得要领、主动问询的情况下,你方可给出建议,这时的他才不至于内心抗拒,而是主动寻求问题的突破点与恰当的解决策略。当然,这一讨论是建立在你对自己的建议和指摘有万全信心和十足把握的基础上。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敢保证自己的建议绝对正确,如果不是关乎生死之大事,又怎敢轻易地去建议?又怎能在对方并不打算听从建议的情况下给出未必正确的建议呢?
5.
没有谁能一口气长大,每个人都需要空间去思考、去探索、去试误,谁也不知道路如何走才是对的,哪怕你按照你的经验挺过来了,也不敢贸然去指导别人,毕竟时移世易,“我们知道那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是有它本身的道理存在的。接纳倾诉者的情绪本身是比教他如何做更重要的事情。“好为人师”有待商榷,毕竟,我们每个人的终点,不是成为圣人,不是去成为应该成为的人,而是要成为我们自己。
那么作为旁观者,热心建议需谨慎,除非对方主动要求且建议者对自己的建议十分确信,除非事关生死不得不说。
做一个温暖的冷眼旁观者,随时准备盛开,就很好了。
作者:冰樱梦依蝶,微信公众号【鸡毛蒜皮的日常】原创作者,旨在【聊悲喜,话日常;小生活,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