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名称:幸福的方法
作者:泰勒·本-沙哈尔
获得幸福,是所有人的生活目标,这让我们殊途同归。——安妮·芙兰克
如何才能帮助自己并帮助他人(包括个人、社区以及社会)变得更加幸福?
积极心理学的权威专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问过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杂复的问题:“我们这么富有,为什么我们还不开心呢?”
概念:积极心理学通常被称为“研究人类最佳潜力的科学”。
1998年,时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的马丁·塞利格曼将其作为一个新的心理学领域正式提出。
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曾说过:“对于无知的简单,我不屑一顾;而对于超越复杂后的简单,我全力以赴。”
达·芬奇很早以前就已经指出“至繁归于至简”。
第一篇:什么是幸福
第1章:关于幸福的疑问
困境之中蕴藏机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如何才能得到持久的幸福?
我继续提出了下面的问题:我该如何同时获得成功和幸福?怎样平衡成就和幸福?是否可能打破“不劳则无获”的传统观念?
幸福到底是什么?
真正的幸福不应该是绝对不掺杂不良的情绪,而是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
在有规划、有规律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妥善地安排时间,为更好地发掘我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供时间保证。
练习:养成习惯
表达感恩,感恩日记:每天记下5件值得感恩的事
当感恩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会更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刻,而不会把它们当成是理所当然。
第2章:解读人生的四种汉堡模型
自然界给了每一个人幸福的机会,人们都知道,却不知如何得到它。
——克劳狄
第一种汉堡:口味诱人,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吃它等于享受现在的快乐,却为未来埋下了痛苦。
为及时享乐而出卖未来的幸福人生,这样的人可以被称为“享乐主义型”。
享乐主义型的格言就是“及时行乐,逃避痛苦”,他们注重的是眼前的快乐,却忽视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任何负面后果。
第二种汉堡:虽然品味很差,可里面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食用这类汉堡可以确保日后的健康,但却让食用者吃得很痛苦。
这类人与享乐主义型相反,他们只追求未来的快乐,承受着现在的痛苦。
这类人为“忙碌奔波型”。这种人认为此刻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痛苦的过程是获得未来幸福的必由之路。
第三种汉堡最糟糕,既不好吃也不健康,如果吃了它,不但现在无法享受美味,日后还会影响健康。
与此类似,有一种人对生命已经丧失了希望和欲望,他们既不享受眼前的所有,对未来也没有任何期望。——称其为“虚无主义型”
第四种汉堡就是‘感悟幸福型“汉堡。生活幸福的人,不但能够享受当下所做的事情,而且通过目前的行为,他们也可以拥有更加满意的未来。
忙碌奔波型和这些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不懂得去享受他们正在做的事情,还坚守着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一旦目标实现,就会开心快乐。“
为何有这么多“忙碌奔波型”的人呢?
我们习惯了去关注更远大的目标,却不在意当下的感受,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我们从不会因为享受过程而得到奖励,我们认为能否达到目标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社会只褒奖成功的人,而不是正在努力的人——只看结果,而无视过程。
没有目的和挑战,生活变得毫无意义。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毕生致力于研究高峰体验和巅峰表现,他曾说过,“人类最好的时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目标的过程中,把自身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之时”。
美国前卫生教育与福利部秘书长约翰·加德纳(John Gardner)说过,“无论在山谷还是山巅,我们生来就是为了奋力攀登,而不是放纵享乐”。
“虚无主义型”的人是指那些已经放弃追求幸福的人,他们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
如果“忙碌奔波型”代表为了未来而活,“享乐主义型”代表为了现在而活,“虚无主义型”则代表沉迷于过去而放弃现在和未来的人,他们被过去的阴影所笼罩。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将这种心态称为“习得性无助”。
不要问自己“是否应该享受当下的快乐或者未来的幸福”,而要问“如何才能享受当下的快乐以及未来的幸福”。
只要是适度的,有时放松一下自己,什么也不想,投入自己的爱好中,可以让我们更幸福。
真正能够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努力与奋斗。
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地游逛,幸福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把冥想变成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