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自古以来,母亲针织衣总让人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有股涌入心头的暖意。
姐姐打电话过来,打趣道,“老妈正在刺绣呢!”
我纳闷,现如今,刺绣做什么?“给你绣婚嫁枕头呀!”
听闻此,我笑了,连对象都没有,结什么婚?
“老妈低着头,一针一线在那绣着,也不让我帮忙。”说着,姐姐微信传来一张母亲刺绣的照片,“诺,你看,她说要亲自绣完。”
母亲此时的倔强、认真模样与我记忆深处里的一样。
(二)
那年严寒的冬日,西北风呼呼的刮着,让人们不敢踏入雪花乱舞的银装素裹的世界。
母亲带着我们几个孩子窝在被窝里,她慈蔼地坐在床上织着毛衣。
我们给她捡线球、放线球,重复着那简单却快乐的动作。
将她拆掉的成人毛衣的毛线缠绕成线球,再把缠好的线球慢慢松放开,好让她织成小毛线衣。
很快,破旧的大毛衣会被改造成一件件漂亮的小毛线衣,那是母亲送给我们的礼物。我们充满期盼地等待着奇迹,像变魔术那般不可思议。
(三)
我仍记得我的那件小毛衣,它五彩斑斓,艳丽却不杂乱。可能因为由很多旧的线球拼凑的,所以它的色彩出奇多,但那么多色彩却被完美的混搭在一起。
我很喜欢它,它的图案是那么特别,像幽静曲折的云梯,让人想一探究竟。
那时,我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但每逢有人夸赞它时,我总会骄傲得说,“这是我妈妈织的,你看,它的图案像不像阶梯?”每每说得让小朋友们艳羡不已。
(四)
家里孩子多,但允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发言权。
当我纠结大学毕业后,是考研继续深造还是找工作时,亲朋好友劝道,“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这么大,该谈婚论嫁了!”
我尴尬的还未回复,母亲接过话题,“想读书,还是多读点书好。”母亲看看我,“我们不大,正是读书年龄。”
对于恋爱、婚姻之事,母亲没催促过我们,只道好好学习,再无其他。
(五)
一直在这样的相处模式下生活,虽然一直没谈对象,却也不用担心父母着急。
想做什么事,大多由自己做决定,母亲很少对我的决定干涉或施压。
不知为何,现在突然给我绣起结婚嫁妆,却不曾跟我提起。或许因为比我大的亲朋好友都结婚生子,而比我小的也开始恋爱,甚至订婚或结婚生子。
到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也许自己未注意,不曾操心。
父母却默默为你的事做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