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结论(可参考精进的轲杰相关文章):人体有两个能量源,一个是心脏,心脏的能量场维持我们人体的正常机理;另一个是大脑,大脑能量场不仅决定我们能够创造的外物同时也会影响我们的人体。
一、大脑通常会处于高熵状态
来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数据,我们的大脑预计每天会产生6万到8万个想法。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或者是在学习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几乎时刻都在运转产生想法。当这些想法无法聚焦的时很难产生能量,就像能量场中的一根磁力线,具备无限潜能却又毫无作用。此刻在无意识控制中我们大脑处于一个高熵状态。
好在人类对自己的想法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虽然控制有限,但是能够精进提升自己的控制力。决定你价值的并非是脑场中的一根磁力线,而是这些磁力线能够聚焦多紧密所创造的能量褶皱(能量褶皱为量子力学的科学语言,这里可以理解为想要产出的结果)。
二、你所建立的耗散结构
在讲熵增这个宇宙普遍规律的时候我提到了通过耗散结构来实现熵减,耗散结构就是一种输入能量和信息排出熵的系统结构,耗散结构=能量*信息。既然我们的大脑同样处于一个高熵状态那么我们就能够利用所学的耗散结构来降低大脑熵值。具体方法我会在第三点和第四点详细讲解。
这里的问题是什么呢?大家的确在无意识中已经建立了耗散结构来去对抗熵增(无序的大脑信息),但是这个耗散结构所输入的信息过杂,不仅没有实现熵减反而形成了另外一种熵增。
举个例子:大家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够创造的能量是有限的。比如牛马人生一个月2000块的驱动力所产生的工作能量就是每天5个小时。然而主子要求每天必须工作8小时甚至更多。那剩下的时间怎么办呢?职场黑话叫做摸鱼。所以本来5个小时的驱动力都是来自外驱,再加上摸鱼,所能够创造的能量褶皱就更少了,长此以往就倒回去形成了牛马人生的负向循环。
如果你所建立的耗散结构能够将你所产出的全部或者80%的能量都用来输入或者输出你当下工作、要完成的PPT、制定的方案等相关信息。那将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耗散方案,必然能够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能量的产生和使用以及如何正确输入和输出信息我们会在其他内容上详细讲解,本期内容我们只讲建立大脑熵增和建立耗散结构从而聚焦能量的方法。)
三、时常询问自己的专注力是百分之多少
结果=时间*专注力;专注力=心流/总时间(所用数字全部都可以是估算)
结果就是你想要的,时间是一定要花费的,那变数在哪里呢?没错就是你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所付出的专注力,可以这么说你的专注力约等于你的产出结果。专注力等于工作的心流状态除以工作总时间。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自己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所付出的专注力能够达到百分之多少?然后在此基础上在慢慢提升精进。
举个例子,在学校的时候一节课是45分钟,其中有15分钟你是认真听讲的,能够体会到那种从不会到会获得知识的喜悦感。那么我这节课的专注力可以约等于33%。如果放到一天的时间呢?专注力会更高还是跟低?一周呢?一年呢?33%的专注力这个数字看起来似乎并不高,但是回想一下在学校的感受,其实感觉更可能是这节课似乎特别有收获,而且听的很高兴,信心满满,考试全对。如果我们有意愿《精进专注力》将这个数值提升更多,那岂不是学霸、学神就是你我。
再比如,我在输出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认为我的专注力能够达到百分之80%,也即是这篇文章的绝大多数内容我能够感受到心流的体验,其他时间我会不断想其他我的输出和输入内容;
我坐在办工作前的专注力是60%,这里的工作不全是写这篇文章(对结果来说这已经不是一个专注的过程了)除了工作以外我还想着刚泡的茶别凉了,上厕所,吃饭,打个游戏,回个微信等等其他事情;
我一天工作时间的的专注力是40%,的确是上了很多厕所,吃了几顿饭,玩了游戏,发与回了微信,刷了抖音等等。
四、日常训练能量聚焦的5个方法
我的天呐!不敢算呀!这些都是我以及我们浪费的人生吧。不总结不知道,一总结吓一跳,原来时间都是这么浪费的。还好我能够发现问题,那我就能够解决问题。提升专注力聚焦能量的5个方法。
有一个有挑战的目标,在少干扰的环境,清楚自己所做的工作做的怎么样,直至在截至时间内完成。
1、明确的目标
我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我所追求的结果是什么,我通过什么方式去达到我的目标,我是否具备我实现目标所需要的知识,讲大目标分解为多个可行的小目标,挨个去完成。
2、平衡挑战阶梯
平衡挑战阶梯的意思是选择任务难度能够匹配自己的能力,匹配是自己能够顺利完成或者需要适当努力才能够完成。当然这需要先对自己有一个了解,绝大多数人是不了解自己的能与不能的。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找到自己的能与不能就是直接开干,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问问自己我觉得到个任务难度有几分,满分10分,如果超过6分那就放弃吧。说明你给自己定了一个难而错误的目标。如果再6分以下那就坚持坚持,需要的仅仅只是投入的积累。
3、给自己创造一个工作环境
比如我的办公桌,上面都是我工作需要的书籍以及办公工具。我提醒自己坐在这里的时候就要尽可能的进入到将要做的工作之中。我知道自己可能会要喝水喝咖啡什么的,所以我也会提前准备好。把手机放在远离办公桌的地方,如果需要用手机查或者传输文件,那我会用没有聊天或者视频工具的那个手机。
4、反馈
也就是上面逻辑所说的我知道我这个任务完成的怎么样,比如在写作的过程中,用词是否严谨,逻辑是否清晰等等,这需要自己有一个判断标准。
5、主动截止时间
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是有拖延症的,我们的任务都会有一个被动截止时间,在这之前我们可以给自己定一个主动截止时间。这个时间需要远小于被动截止时间,这样能够激发你的专注力和潜能。
结论:
1、任何系统的混乱就是熵增,熵增就给它输入能量和信息建立耗散结构;
2、任何事情都可以,只要有意识就算算自己刚才的专注力是百分之多少;
3、刻意培养自己的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