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第24集:只应不负金川恸,入地犹惊碧血寒(1)

        第24集:只应不负金川恸,入地犹惊碧血寒

                忆王孙·春词 唐·李重年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临江仙 宋·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醉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第24集,宣德王与李承鄞,为了争夺太子之位,爆发了背水一战般的决斗。从表面上来看,这和小枫没有关系,小枫甚至一整集都没有出现(这是整部电视剧中,小枫唯一根本不曾出场的1集),但是,所有的故事情节,全部围绕小枫展开。因为对李承鄞而言,他的挚爱已经成为了太子位的象征,在宣德王手中争过挚爱,保护挚爱,甚至已经成为了李承鄞争夺太子位的唯一动力。

         小枫对李承鄞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她以生母般温情、无私的爱意,治愈了被父皇抛弃了的李承鄞;可以说,后来的李承鄞,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受到了小枫的直接影响。现如今,是他为了小枫去争夺这太子位;到了故事的结尾,便是因为小枫和他彻底决裂,他在无所依托又惶恐不安之中,最终裂变,逼得父皇风瘫,得到了至高无上的皇位。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高居揽月阁、对朝局一无所知的小枫,哪里会明白,她对李承鄞的牵念,竟成为前朝疾风骤雨的前奏。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高琚至尊之位的李承鄞,又何曾想过,他与宣德王、与陛下之间这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在挚爱离去以后,徒然化作一场梦幻泡影,再无意义。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皇帝带着刑部尚书宗奂、大理寺卿汪束、贴身随扈曾献与曹芨,一起来到了大理寺。

         大理寺卿汪束进言道,“陛下,臣查到那婵儿的家人,已经改名换姓,住进了京郊的一处大宅子中。据周边的人说,他们是两个月前搬进来的。那婵儿的家境并不富裕,现在能住大宅子,应该是受人恩惠所得。”

         皇帝问道,“查到是什么人了吗?”

         汪束道,“那人隐藏得极好,臣还未查出来。若把她家人都抓起来审问,又怕打草惊蛇啊!”

         1.之前就已经分析过,大理寺卿汪束是陛下的人。陛下吩咐汪束去查婵儿的家世,说明此前的陛下内心是犹疑的。他怀疑过自己,要不要力保宣德王到底。

        2.汪束虽然是陛下的心腹,但他只会兢兢业业地帮陛下做事而已,不敢猜测陛下的心思,对陛下的心思把握也不够准确。汪束查到了婵儿家人的古怪,又囿于形势,不敢把婵儿的家人抓起来审问,故而连忙来告知陛下。

         3.汪束说,他不敢把婵儿的家人抓起来审问,是因为他怕打草惊蛇。那惊的是什么蛇呢?表面上看,是怕惊到宣德王,实际上,是怕惊到高相。因为婵儿是翊王能不能定罪的关键证人。汪束作为陛下的心腹,自然知道,要不要定罪、定什么罪,全在陛下的一念之间。他不敢坏陛下的事,所以只查到婵儿家人的古怪,就到此为止了。

        陛下挥了挥手,示意他们都不必跟来了,于是一众亲近大臣,连忙住了脚步。

         刑部尚书宗奂与大理寺卿汪束赶忙给陛下行了礼,他俩并非时时刻刻随侍陛下的人,自然是要恪守臣子的礼节。曹芨和曾献则没有行礼,因为曹芨是陛下的贴身侍从,曾献则是身着戎装,行礼不便,陛下也特许他免掉日常之礼,曾献只在陛下对他施令时行礼。

        陛下离去以后,刑部尚书宗奂、大理寺卿汪束和曹芨面面相觑,曾献则一脸的疑惑,但是他们很快就把心情平复下来了,他们这些人,对陛下都很忠心,自然知道,陛下一定有自己的主意,他们只要遵从陛下的命令行事就好了。

        婵儿已经被铁链吊了起来,因为她受过鞭刑,浑身是血,已经处于半昏迷的状态了。陛下进来时的开门声,惊醒了气息奄奄的婵儿,她抬起头,瞧了紧盯自己的陛下一眼。

        陛下面色不善道,“都说呢,没什么谎言,能熬得过大理寺三天的用刑。”陛下轻蔑地指了指婵儿道,“你这个小婢女不简单,不多不少,整整三天。”陛下了然于心道,“你说吧,你的主子给了你什么好处啊?”

         1.陛下早就知道李承鄞是被宣德王构陷的,那他为什么还要诈婵儿,逼问她背后的主子是谁?这当然是因为陛下在试探婵儿这个关键证人会不会反水,陛下总不会允许自己朝局的风向,掌握在一个小婢女的手里。

         2.陛下为了诈婵儿,首先点出了她帮宣德王做伪证的第1处很明显的漏洞,就是豊朝上下人人都知道的,没有人能熬得过大理寺三天的用刑这一事实。陛下说,你可真了不起,不多不少,整整三天,这实在太过可疑。

         3.陛下又故意卖了一个关子,他不告诉婵儿,我已经知道宣德王是你的主子了,只问她得了什么好处,以为他后面利用婵儿的家人蒙骗婵儿做铺垫。

        婵儿为了坚持她那可笑的爱情,哪里肯说她的主子是宣德王呢?于是,她根本就没陛下的当,只是轻蔑地一笑,什么也没说。她怕自己说得多了,露出马脚,给宣德王招祸。

        陛下心机深沉,婵儿哪里能和他斗心机呢?于是陛下说出了汪束已经禀告给他的婵儿的家庭情况,“你上有爹娘,还有一个八十岁的祖母,两个十几岁的弟弟,还有一个四岁的妹妹,是吗?”

         婵儿一听,立刻就呆了,她赶忙抬起头来,她是在为自己的家人焦虑,在婵儿眼里,陛下竟然把她家人的细节了解得这么清楚,只怕她的家人已经被陛下找到,甚至已经出了意外。

        陛下一见婵儿这样急切地瞧着自己,当然就明白了,他抛出去的诱饵真的有用,婵儿真的上了钩,于是陛下开始撒谎,“可惜啊!他们已经全被杀光,抛尸荒野了。太子对你的承诺,没兑现!”

         1.陛下知道,婵儿一直在大理寺受刑,她早已失去了人身自由,并不清楚家人的情况,如果太子真的没有兑现他的承诺,婵儿其实无能为力。陛下就是利用婵儿对太子的不信任感和对家人真的出意外的恐惧感,来试探婵儿这一关键证人,看她会不会反水,免得影响他的朝局。

         2.陛下故意告诉婵儿,我知道你真正的主子是太子,我也知道,你在构陷你名义上的主子翊王。陛下故意做出他在偏袒翊王的姿态,来试探婵儿对太子的忠心,以确认婵儿这个关键的证人,会不会出意外。

        婵儿又比不上陛下心机深沉,再加上她对家人的爱,听到陛下这么缓慢又真切地说出这样让她心神俱碎的话,当然立刻就相信了,婵儿恐惧道,“不可能,不可能的!他答应过我的……要保他们平安……不可能!不!”

        只被陛下这么一诈,婵儿就露了馅,陛下非常失落,他露出了悲哀的神色,他当然不是为了婵儿而失落,婵儿的命如同蝼蚁,他哪里会放在眼里呢?他是为了太子用人不当而失落,为了自己对朝局的把握竟然因为太子的失误而出现这么大的纰漏而失落。

         皇帝立刻就下定了决心,他要帮宣德王补上了这个纰漏,免得即将反水的婵儿被高相一党利用,危及他的皇位。于是,皇帝在无人处,亲手结果了婵儿这条在他眼中、蝼蚁一般的贱命。

         皇帝虽然因为他对宣德王的忌惮(皇帝怕心狠手辣、对自己心思拿捏准确的宣德王有一天会谋朝篡位),因为宣德王做下的种种卑劣、不利于朝廷的事(刺杀先太子、投毒九公主、构陷李承鄞、铸造假铜钱),而怀疑过力保宣德王的太子位这一举动是否正确,但是,这所有的一切,都比不上打压高相的气焰以坐稳他的皇位来得要紧。毕竟,宣德王还没有真的谋反,他只需要好好防备即可,而高相却已经把持着半个朝廷了。

        皇帝掐住了婵儿的脖子,这完全出乎婵儿的意料,只听皇帝咬牙道,“你一个人活着太辛苦了,让朕送你去见你的家人吧!”说完,皇帝就手下发力,亲手掐死了婵儿。

         皇帝明明之前是诈婵儿的,她的家人并没有死,那他为什么不肯明明白白地告诉婵儿,你的家人没有死,好让她做一个明白鬼呢?这里再次出现隐藏情节,陛下在亲手结果了婵儿以后,一定会下令自己的亲信(极有可能是那个酷吏——大理寺卿汪束),再去杀死婵儿所有的家人,把他们抛尸荒野。理由很简单,因为他怕婵儿的家人被高相利用,危及他的皇位。

         所以说,编剧在这里的讽刺意味是很浓的。1.婵儿这个可悲、可笑又可怜的女人,为了实现她的爱情,为了让她的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竟然去勾兑权力。可是,残酷的权力会吞噬一切靠近它的人和事,哪怕宣德王愿意放过婵儿的家人,皇帝都不会放过他们。因为皇帝不会允许婵儿的家人这一危及他皇位的不稳定因素存在,婵儿必会因为勾兑权力而丧命,并累及家人。这一点,和被胁迫留在李承鄞身边的小枫一模一样——哪怕李承鄞深爱小枫,他身上的权力也会反噬在小枫和她家人的身上,让她与她的家人不得善终。

         2.陛下亲手掐死了婵儿,还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说我杀死你是在可怜你,你一个人活着太辛苦,我是让你和家人团聚。这简直成为专属于残酷权力的可笑的话语——我杀你,我为了你好。后来因为拥有权力而变得冷血残酷的李承鄞,在面对小枫的时候,也是这样,他以爱之名,做尽了伤害小枫的事,并大言不惭地对顾剑说,“她不幸福是因为你!你的出现搅乱了她的平静!”在李承鄞这个可笑的、权力至上的男人眼里,小枫没有自己定义幸福的权利,她的所有幸福,都是他恩赐的。当她有了自我意识的时候,便成了不平静、不配合,便成了李承鄞肆无忌惮伤害小枫的理由。所以小枫只能死,她其实别无选择。

        此处出现细节,陛下手上戴着碧色的玉扳指,宣德王手上也有一枚白色的玉扳指,编剧暗示,陛下和此时的宣德王是一路货色,他们为了自己的权力,不会顾及任何人的性命。

        皇帝在出来的时候,曹芨立刻从后面跑到了陛下面前,露出了疑惑的目光。曹芨是最懂陛下心思的人了,编剧借此暗示,皇帝真的对力保宣德王到底这件事犹疑过,他是临时起意,杀死婵儿的。

        在亲手结果了婵儿以后,陛下慢慢地走出了牢房,宣布了他对此案的审判,“婵儿已经认罪了,招供之事属实,翊王下毒谋害太子,幸亏未造成不可饶恕的恶果。死罪可免,流放黔州,终生不得回朝!”

         1.在陛下这个只有利益、没有真相的权力至上者眼中,婵儿有没有反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一死,李承鄞下毒谋害宣德王的案子,就成了无头公案,还不是由他怎么说就怎么说?所以,他在亲手掐死婵儿以后,立刻就宣布了他对李承鄞的审判,并立刻发了明旨,要把李承鄞逐出朝廷,彻底剥夺他的即位资格,从而坐稳他的皇位。

         2.陛下说的,“幸亏未造成不可饶恕的恶果”这句话,暗示了陛下任由宣德王毒死小枫的目的,他一是想要满足宣德王不想留一个心里有别人的女人在自己身边的心意,更重要的是,他想要靠着九公主的死,彻底发作出来,叫李承鄞无法逃避他被定罪这个结果,从而坐稳他的皇位。到时候,陛下会对高相一党说,若不是因为九公主阴差阳错地饮下那碗汤,死的就是太子;现如今,是能安抚边疆的九公主死了,李承鄞的罪孽,简直罪无可恕,他是非要被贬出朝廷不可的。

         至于小枫死去,如何对西州交代,就好办得多了。他只需要派使臣去告诉西州,九公主是因为思乡,身体不适,急病而亡。西州不明真相,也不会怎么样。宣德王没有把毒死小枫这件事,做到明面上,皇帝总是可以帮着宣德王转圜的。哪怕西州要造反,中原也有力量弹压。就像后来的李承鄞私自在承天门放火,平民死伤无数,但他并没有把这件事做在明面上,皇帝也没有追究李承鄞的责任。死一个九公主,死无数平民,算什么呢?!

        一脸疑惑、面面相觑的一众大臣,听到陛下这样的话,立刻行礼道,“陛下英明!”然后,摄影导演把众人恭维“陛下英明”的镜头,聚焦在了陛下背后那只刚刚掐死婵儿、还留着婵儿的血的手上。

         编剧在这里的讽刺意味也是很浓的。陛下不论做出什么事,臣下都会奉承陛下英明无比。因为这就是不受制约的权力的运行规则,有权力就是对,有权力的陛下,自然就能得到荣光、体面、尊严和威仪,自然就是一个道德上、智谋上的完人。当陛下失去权力,被李承鄞逼得风瘫以后,没有人理过陛下的死活,一众朝臣,便又只顾着给李承鄞行礼,奉承李承鄞“旗开得胜,奏凯而归”了。

        清宁宫中,李承鄞给自己的母后行了一个稽首的大礼,道,“母后,您已经尽力了,是儿不孝!”

         此处出现隐藏情节。皇帝发了明旨,要把李承鄞赶出上京,流放黔州,并彻底剥夺了他的即位资格。被关了那么久的李承鄞,终于可以离开天牢了。他首先回到自己的翊王府,收拾了一番,又立刻进了宫,来拜别自己的母后。

         李承鄞从小被皇后养大,与皇后朝夕相见,其实很少向皇后行稽首的大礼,但是,因为李承鄞即将被赶出上京,因为李承鄞知道,从始至终,只有他的母后在力保他,他的父皇已经不认他、不管他了,李承鄞当然要给母后行最高规格的礼节,当然要宽慰母后了。李承鄞对皇后说,您已经尽力了,都是他的错,是他没有本事,得不到太子位;是他不孝,不能侍奉于前,承欢膝下。

        李承鄞一定是一进门就给自己的母后行了大礼,皇后对李承鄞那么真心,看到自己的儿子这样,便再也坐不住了,她赶忙跑了过来,就要把李承鄞亲手搀起来,皇后含着哭腔与悲愤,说道,“我的儿啊,起来!”

         皇后从小就娇惯李承鄞,才舍不得受了委屈的李承鄞向自己行大礼呢,于是她赶忙就从自己的座位上奔下来,想把李承鄞拉起来。

        李承鄞并没有站起身来,于是皇后赶忙就继续蹲着,把身子摆得和自己的儿子一样高了。皇后哭道,“你受苦了!”然后,皇后就开始自责,“是母后无用!徒有担心,却保不了你!”

         李承鄞是皇后亲手养大的,他从小住在清宁宫里,虽说皇后为了让他成材,从小对他很严厉,但是李承鄞作为嫡子,他的一啄一饮,一丝一缕,都是最好的。可以说,李承鄞从小到大,就没在牢狱中受过这样的罪,他失去了自由,好久没人侍奉,换不得衣衫,吃得也很差。所以,皇后首先对自己的儿子讲,你真的是受苦了。(皇后焦心李承鄞在牢里受委屈,和小枫给李承鄞准备了点心、又把披风留给他是一样的。)

         皇后对李承鄞那么真心,她把李承鄞受的罪,全都归结为自己没本事。她哭着对自己的儿子说,都是母后的错,是母后没本事,你出了事,我只能担心,却不能帮你扳倒宣德王,保住你!

         之前,陛下明明跟皇后说过,他不会对李承鄞怎么样,皇后也被陛下蒙骗过去了。现如今,皇后知道陛下已经发了明旨,要把自己的儿子赶往黔州,十分自责,说都怪她,没有帮上李承鄞,保住李承鄞。

        此处出现细节。1.皇后并没有严服盛装,她的钗环,甚至很素净,只是银饰、玉饰,编剧借此暗示了皇后为了自己的儿子,已经无心梳洗、心急如焚的心情。

         2.皇后紧紧地抓住了自己儿子的手臂,而李承鄞则伸手扶住了自己母后的手臂,编剧借此暗示,此时的李承鄞与皇后,是真心相待、福祸相依的境况。非但皇后把李承鄞当儿子,李承鄞也是把皇后当母亲的。

        李承鄞听到自己的母后这么样自责,只能露出悲哀的神色,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他想告诉母后,不是这样的,都是他的错——是我没看清父皇的真面目,是我不跟母后、高相商量,任由宣德王构陷自己,才让父皇有机可乘,全都是我的错。

         皇后看到自己的儿子这么可怜,这么委屈,又一把把自己的儿子搂在了怀里,李承鄞也十分顺从,任由自己的母后搂住了自己。这时候的李承鄞,对皇后甚至有对小枫的感情——我任由你抚摸我,我顺从你所有的举动。(李承鄞的警醒之心是很重的,他不准任何人近身,这一点,从他后来被灌醉,绪娘来拉扯他的衣裳他一下子警醒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从始至终,他任由别人随意抚摸他、对待他的,就只有小枫、皇后,还有太皇太后。)

        皇后把自己的儿子抱在怀里以后,继续痛哭流涕起来,只听李承鄞道,“母后,您已经尽力了,是我不争气。”

         李承鄞开始继续宽慰母后起来,他又自责一番,说都是他的错,母后真的已经尽力了。李承鄞在自责的时候,甚至挤出了一丝微笑。这代表了李承鄞此时待皇后的真心,在皇后看不到的地方,他都想要用笑容来安慰母后。

        皇后哪里会只顾着哭呢?在靠哭发泄完情绪以后,皇后先恢复了理智,她听到李承鄞这么自责,便轻轻摇了摇头,又一把推开了自己的儿子, 凝视着李承鄞,安慰他道,“我知道你是冤枉的,离你去黔州,还有十余日。你放心,母亲一定会替你想办法的!啊?”

         1.皇后从小养大李承鄞,对李承鄞的品性自然十分了解,她知道李承鄞本性淳善,绝对做不出下毒毒害兄长的事。皇后虽然不知道宣德王构陷李承鄞的种种漏洞,但是她光靠着自己儿子的品性就能知道,李承鄞是被冤枉了。(皇后深信李承鄞的品性,和小枫深信李承鄞是被宣德王构陷,绝不会给自己下毒是一样的。)

         2.皇后绝不肯自己的儿子受这种冤屈,她安慰李承鄞说,虽然陛下已经发了明旨,但是还有十几天的时间。我的儿子,你千万放心,母亲一定会帮你想办法,让你反败为胜。皇后是下定决心了,她要去帮李承鄞联络高相,力保李承鄞到底。(皇后绝不肯李承鄞受冤屈,和小枫追问李承鄞“你就甘心被冤枉吗”是一样的。)

         3.皇后自称“母亲”,而不是“母后”,编剧借此暗示,此时的皇后根本不是后宫之主,而只是李承鄞的母亲。她是真的为了自己的儿子呕心沥血,做尽打算。

        李承鄞听到自己的母后对自己这么真心,他又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只能露出悲哀的神色。李承鄞为了安慰母后,又挤出了一丝微笑,道,“母后,父皇明显偏袒二哥,已经无力回天了!”

         李承鄞十分清楚前朝之事,他知道陛下是先处置了婵儿才放他出来,要把他流放黔州;他也知道父皇的真面目;他更知道,父皇绝不肯让自己登太子位的决心。所以,他才对母后说,父皇明显偏袒二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无用的。

         这时候的李承鄞,不是被宣德王打击懵了,而是被父皇打击懵了。他从小就崇拜父皇,畏惧父皇,在他眼中,父皇简直无所不能,是父皇要处置我,便没有任何人可以保我,我真的无能为力,只能接受我被流放黔州的命运。

        在听到李承鄞这么说的时候,满眼含泪的皇后着急得嘴唇都在抖了,她又不知道前朝的事,更不知道皇帝是只问利弊、不问是非的人,如今的皇后,只是为受尽冤屈的李承鄞而痛心而已。

         不过,为了自己的儿子,皇后还是牢牢地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如同小枫牢牢地把李承鄞不准她私自行事记在了心里)。她去联络高相的时候,就知道拿这句话去激高相出手,帮助李承鄞。

        皇后对李承鄞那么真心,她哪里会因为李承鄞对她说父皇偏心宣德王,就放弃了呢?皇后急道,“不行!不行!我的儿你要记住,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准气馁!听见了没有?听见了没有!”

         皇后为了自己的儿子,已经彻底豁出去了,她才不管皇帝怎么想,宣德王怎么想,她不力保李承鄞到最后一刻,是绝不会甘心的。皇后听见李承鄞这么悲观,这么失落,他甚至开始自怨自艾起来,她也不会任由李承鄞悲观、失落、自怨自艾下去的,皇后好像是给李承鄞打气,也是给自己打气——咱们母子两个,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准气馁!母后没本事,但母后会忙你去联络有本事的高相,不要说是和宣德王斗,就是和皇帝斗,咱们都得斗到底!

        李承鄞听到母后待自己这么情真,听到自己的母后在自己的父皇已经抛弃自己以后,仍然要力保自己到底,十分感动。本来李承鄞就想得到小枫,得到太子位,以为自己已经失去一切的他,听到还有母后会帮他,甚至还有高相会帮他,哪怕是对着他一直以来都以为的无所不能的父皇,他都不会放弃。于是李承鄞紧紧地咬着牙,眼含热泪,对母后点了点头。

        皇后又一把把李承鄞搂在了怀里,这一次,李承鄞就不是任由皇后搂着自己了,他也紧紧地拥抱了自己的母后。李承鄞是彻底认清了,世界上,除了小枫,就是只有自己的母后对自己最真心。从小到大,他对亲情的定义,全为假,父皇眼里没有他这个儿子,但是母后虽然不是我的亲生母亲,我对她一直有隔膜,甚至会对她做戏,但是她却是那个无论如何都不会抛弃我的母亲。

         所以说,对李承鄞而言,皇后绝对是他心中排名第二的女人。他是为了扳倒高相,不得不离间皇后与高相的关系;他是为了扳倒高相,一直在看起来为了瑟瑟忤逆自己的母后——但这只是看起来如此罢了。当皇后为了自己的地位,非要杀李承鄞的时候,李承鄞也顾念她从小把自己养大的情分,顾念她当年对自己的好,任由容霜刺了他一剑,差点死了。所以说,当皇帝逼死皇后以后,皇帝实际上是把李承鄞心中最后一点亲情给抹去了,他也因此很快受到了报应,李承鄞经过一系列的设计,逼得父皇风瘫。

        当天晚上,皇后就轻车简从,来到了高相的府邸,为自己的儿子搬救兵来了。夜幕中,春雨淋漓,在容霜的侍奉下,皇后身着白色斗篷遮蔽真实身份,忙忙地来到了自己的舅舅处。

         上一次,李承鄞被软禁在翊王府,陛下派曾献来搜解药的时候,是寒冬里的大雪漫天;这一次,李承鄞被放出了天牢,皇后为了李承鄞来联络高相的时候,就成了夜幕下的春雨淋漓了。编剧借此暗示,李承鄞与宣德王的争斗,很快就会柳暗花明,李承鄞的命运,就是他当初曲水流觞时做的那句诗——晚雨初收旋作晴。

        皇后衣带飘飞,忙忙地进了门,道,“舅舅。”

         高相问道,“皇后娘娘深夜至此,所为何事啊?”

         皇后也没卖关子,她忙忙地说道,“当然是为了承鄞的事!”

         此处出现细节,难道高相就不知道皇后是为了李承鄞来的吗?陛下一发明旨,高相就该知道了呀!若是高相不想帮助李承鄞,也便不会半夜三更地等着皇后来见他了。这说明,高相是在故作矜持,他一方面绝不会放弃李承鄞,另一方面又想要在帮李承鄞之前,确保李承鄞一定会感念自己的好,以后一定会听自己的话这个结果。

        高相示意皇后坐下再说,皇后赶忙就坐下了,皇后道,“舅舅,你是知道的,承鄞这孩子是绝对不会干下毒害人之事,可是我在后宫能做之事有限,能不能扳回这一局,可就全都仰仗舅舅您了!”

         皇后首先对高相申明了李承鄞的品性,高相和皇后一样,也是看着李承鄞长大的呀!他也清楚地知道,李承鄞是本性淳善的孩子,绝不会做下毒害人的事。皇后又及时向高相求助,眼下只有高相能真的帮得上李承鄞了,要高相无论如何都要出手相救。

        高相听了皇后向他求救,继续故作矜持,他眯缝着眼睛,眼睛都没抬一下。

        之前,皇后就把李承鄞告诉她的、圣上明显偏袒宣德王的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皇后见到高相这样,便开始拿利弊开劝服高相,“圣上明显是偏袒太子,若承鄞就这样离开上京,那太子日后就更有恃无恐,到时候的局面,于我于舅舅您都是不利的!”

         皇后当然对李承鄞更加情真,她来联络高相,救自己的儿子,眼见这高相不为所动,便立刻假意说咱们是在利用李承鄞,说舅舅您要是不救李承鄞,就是由着陛下打压您在前朝的势力,到时候,于我于您,局面会更加难看。

        高相听了这话,虽然表面上还是不为所动,但却把眼睛睁开了,编剧暗示,皇后的话,是真的说到了高相的心坎里了。

        摄影导演立刻给了高坤凝视自己父亲的镜头,暗示高坤是真的没看出自己父亲一定会力保李承鄞到底的决心,所以,他并不打算为了李承鄞去得罪宣德王。

        皇后那么心急如焚,当然最沉不住气了,她又急道,“舅舅!”

         高相觉得他也矜持得差不多了,立刻宽慰皇后道,“都是一家人,我自然要帮助翊王。可是我进宫不便哪!皇后,还请你安排翊王,屈尊过府一趟。”

         1. 高相对皇后说,你放心,我是和你、和翊王一家人,又不是和宣德王一家人,当然是要保李承鄞到底,你只管叫他来,我有办法帮他。

        2.此处出现隐藏情节,翊王在皇帝从天牢里放出来以后,本应该在拜别母后以后,回到自己的翊王府打包行李,准备前往黔州的。但是皇后把李承鄞留在了自己的清宁宫里,因为她要在联络高相帮助自己的儿子之前,在扳倒宣德王前,确保自己的儿子在自己眼前,得到足够多的保护与安全感,免得宣德王对绝地反击的李承鄞不利。所以,高相才对皇后说,“可是我进宫不便哪!”

         3.高相对李承鄞也非常客气,他还是在皇后面前,保住了深陷绝境的李承鄞身为皇子的面子,说李承鄞来他这里,是屈尊过府一趟。

        在高相说完他要帮助翊王以后,摄影导演立刻给了高坤一个凝视父亲的镜头,暗示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高坤想不明白,他的父亲为什么要为了身陷险境的翊王去得罪气焰正盛的太子。

        皇后在听到高相有办法以后,立刻就放了心,皇后笑道,“好,我现在就安排!”说完,皇后忙忙地就走了出去,高坤也赶忙送了皇后出去。

         在皇后眼里,自己的舅舅把持着半个朝廷,他若肯出手帮李承鄞,李承鄞便是有了希望了,于是皇后立刻听从了高相的话,赶忙进宫,去安排李承鄞过高相这里来了。

        皇后走了以后,高相又用自己手里的拐杖敲了一下地面。这是高相的专属动作,编剧暗示,高相真的是已经下定了决心,他要力保李承鄞到底了。

        皇后一走,高相就用不着装病了,他抬起了头,坐正了自己的身子。

         高坤忙忙地走了进来,坐下来问道,“父亲,您为何要答应帮皇后娘娘啊?咱们蹚了这趟浑水,这不是明摆着和太子为敌吗?”

         高坤还是不如高相,他经的事不多,比较胆小,考虑事情时,先想着为他们高家留后路。所以,高坤觉得奇怪,为什么要摆明了和太子为敌。

        高相为了李承鄞,为了他们高家的核心利益,连皇帝都忤逆到底了,更何况是一个小小的太子。高相道,“不蹚这浑水,太子就会跟我们一心吗?”说着,高相就把手里的拐杖放在了桌上,“现在不出手,以后更麻烦!”

         高相知道,皇帝力保铸造假铜钱、毒害九公主、构陷李承鄞的宣德王到底,还不是为了对付他们高家。为了断掉皇帝想要针对高家的臂膀这一层设计,他必须力保李承鄞,把李承鄞拱上太子位。

        高坤又问道,“那现在这时机?”当初高坤在铜钱案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父亲想要让李承鄞吃点苦头,好更能为高家所用,所以高坤又担心时机不对,李承鄞不见得会念着高家的好。

         高相道,“就是最好的时机!现在咱们帮了翊王,以后他才能乖乖听话!”难道高相不知道皇帝想把婵儿投毒九公主的案子做成铁案,是为了彻底剥夺李承鄞的即位资格吗?他当然知道,但是他还是任由皇帝这么做了,为的就是先让李承鄞深陷绝境,他好及时出手相救,这样一来,我才是叫他绝处重生的人,才是把他拱上太子位的最大功臣,裴家、赵家,谁也比不上我的功劳大,他便不得不念着我的恩情,不得不听我的话了。

        高坤问道,“父亲有何妙计?”

         高相才不屑于做那种小打小闹的折腾,他要做,就要彻底扳倒宣德王,于是高相说道,“当日咱们派人去刺杀李承稷未果,可他仍然死在途中,虽然传是丹蚩人所为,但仍然疑点众多,只是最后不了了之。今日李酽在朝堂之上又重提先太子李承稷之死,你认为为何?”

         1.高相早就知道,先太子不是丹蚩人杀的,皇帝只是以太子被丹蚩人谋刺为借口,趁机对丹蚩开战、屠灭丹蚩而已。高相还知道,自己的儿子高显当初在西境安护府,曾经故意抓来巴吐尔,又故意给了李酽押送巴吐尔的机会,为的就是拿住宣德王刺杀李承稷的把柄。这便是高相的妙计了,他和高显谋定而后动,早就设好了埋伏等着宣德王来钻呢。

         2.但是,高坤似乎并不知道高相与高显密谋之事,高相直至今日,才对高坤微微表露了这条妙计的一鳞半爪,理由很简单,他之前故意瞒着心里藏不住事、不够稳重的高坤,直到发作的最后一刻。

        高相只是给了高坤一点提示——李承稷在我们刺杀未果后仍然死去加李酽重提李承稷之死,高坤就立刻想明白了其中的因果联系,“我明白了,现如今除了咱们,就是李承邺最想让李承稷死!他把这脏水泼到翊王身上,既能火上浇油,激怒圣上,又能贼喊捉贼,彻底撇清自己的嫌疑。”

         编剧暗示,就连高坤这样不算绝顶聪明的人,都能很容易地想明白宣德王一党重提李承稷之死的动机,更何况是李承鄞,更何况是高相,更何况是陛下。故作聪明的宣德王最后败在李承鄞与高相手里,真的是命中注定。

        高相在分析完宣德王一党提及李承稷之死的动机后,又对自己的儿子高坤解释了他早就算好的计谋的第1步,“若他们真的心虚,那他们最先要做的,就是毁掉凶手巴吐尔的卷宗。”

         高坤一听,赶忙就起身,说道,“父亲,我即刻就去大理寺调卷宗!”说完,高坤见自己的父亲沉默不语,便忙忙地就走了。

        高坤走后,高相叹了一口气。一切都在按照高相的计划顺利展开,高相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那高相为什么要叹气?

         这当然是因为,高相是在为自己的儿子心机不够而叹气。高坤只能侍奉在父亲面前,按照父亲的意志办事而已。可是,他的父亲是怕宣德王毁掉卷宗才叫高坤去取卷宗的吗?当然不是。高相不过是借着高坤去调卷宗的事,故意给宣德王一个他会利用假巴吐尔的事针对宣德王的信号,来叫宣德王不得不应对而已。高相当然知道,皇帝也知道巴吐尔是假的,但是,只有先把宣德王一步步地逼到跳脚,逼到篡位谋反,他才有机会彻底扳倒宣德王,把李承鄞拱上太子位。

         不过,幸运的是,李承鄞和高相一样,绝顶聪明,看陛下也看得和高相一样准,李承鄞一来高相府上,只寥寥数句,就明白了高相整个计谋的关窍在哪里,然后,他与高相携手,步步机心,把宣德王逼上了绝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71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683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207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5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86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50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36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8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3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51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89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77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35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99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98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9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