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钱钟书手稿集》的序言中,杨绛这样描写钱钟书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许多人说,钱锺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Bodleian——他译为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因为饱蠹楼的图书向例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只能边读边记。
钱钟书的海量阅读令人瞠目,作为一名读书爱好者,特别想一睹国学大师的笔记风采,学习一下大师做笔记的方法。反观自身,至今为止,也读过一些书籍,但你问我,“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它的优点又在哪里”,读完一本书,究竟记住了哪些内容,怕是一时半会回答不出来。
那么,你是为了快速读完一本书还是想要扎扎实实的收获呢?如果是前者,你会享受到读书过程带来的片刻愉悦感;如果是后者,那么可能需要改变一下读书的方法了,不然那些明明读过的书,何以在脑海中没有留下丝毫印象,而这和没有读过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想通过阅读获得扎实的收获,每读完一本书,都能够汲取到书中的智慧精华,做到学以致用,那该如何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提到,其实,通过一本笔记本就可以把读书生活的点点滴滴管理得井井有条。
2
奥野宣之是一个日本学习方法论的培训师,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由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他从自身经验出发,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介绍了19个让读书体验更充实、有效的小窍门。他还著有《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智慧创造锻炼法》《“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等作品。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详细介绍了从买书到读书,再到活用信息,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作者倡导读书不是随便地读,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让读书从一开始就充满主动性,通过笔记管理读书生活,养成随时记录心得体会的习惯,让原书精髓与自身思维的火花交相辉映,真正消化书中的信息,使之成为属于自己的东西,同时深入理解书中的要点和思想,并随时拿来参考,一步一步地让我们与书共处的时光更加亲密。
3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习惯,我以往的惯例是,在各大图书排行榜搜索热门书籍,再按照评分标准和推荐度进行选购,听别人说哪本书好就选什么。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当书店发起打折促销活动,如买200元赠100元、买300赠200元等,会选购一大批不读书籍堆积在角落。
选书过程是种快乐的体验,就好像书中的知识真的化成智慧融入到心智,给自己造成一种错觉。看着书房堆积的越来越高的未读书架,心里会涌起一种愧疚感,而当下次又有类似活动,还是会忍不住出手。
选书作为阅读的重要部分,决定着我们的输入质量。精心挑选的书籍没有阅读,或者读完没有丁点印象,既浪费了时间,也耗费了宝贵的注意力。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提到普通读书和笔记读书的区别,普通读书的特点是别人推荐什么就选什么,没有目的性的读书,被广告和销售排行榜左右。而笔记读书会让收集信息成为日常习惯,发现并按照自己的要求选书,读书的目的很明确,能够排除干扰,不会被动选书。作者在书中详细介绍了通过购书清单选书的方法,值得借鉴。
翻看书友的清单,一年下来有几百本之多,经年累月,竟有上千本的条目,在艳羡的同时忍不住计算了一下,即使一周读完一本书,一年也不过是52本。一年几百本的海量输入,又是怎么做到的呢?当心中有了疑问,主动去收集相关信息时,再去读书时就有了明确目的,像吸水的海绵一样解除心中的疑惑,这就和以往散漫的随意翻阅有着很大区别。学会主动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读书体系,不再被外界所左右,养成轻松阅读的习惯。
4
我们已经知道,选书时要有目的明确,那么选书之后又该如何读书呢?大多时候我们的感觉是这样的,阅读很简单的嘛,我从学前幼儿班就开始了,还用刻意练习吗?
在没有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之前,我的阅读习惯是这样的,翻开一本书,扫一眼目录,看一下序言,接着就会一股脑从第一页开始一直不间断读下去,直到累得筋疲力尽读完为止。而当在脑海中复盘的时候,除了记住了精彩的段落和部分,大部分内容是一片空白,就好像没有读过一样, 每拿到一本书都是这样,造成了一种习惯性行为,而又收效甚微。
任何事情都有其对应的方法,当你有幸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再用正确的方法把事情做对,自然就会事倍功半。
读书也是一样。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提到“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对没有养成做读书笔记习惯的人来说,不妨试试。
作者告诉我们,写读书笔记前,要写上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这三个要素会让你想起“原来那个时候我读过这本书”。此外,还可以加上摘抄和写评论两个要素,摘抄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评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摘抄部分用“○”表示,而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感想和补充说明则标上“☆”,以此作为区分,交替标在每个段落前。
用输出倒逼输入。因为要输出书评,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按照作者所述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摘抄出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段落,在段落下面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评论,并将重要的部分按照层级进行提炼,有了一种逻辑渐进清晰的感觉。
5
自己还有一个不好的读书习惯,就是同时打开多本书阅读,除非特别感兴趣的书籍能够一口气读完,但是对于专业性较强或者不感兴趣的书,往往翻开几页,就再也没有阅读下去的动力。
曾国藩在三十一岁那年,给自己定下了每日十二条必修课,其中第四条说的是读书不二,也就是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他说的是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每天必须圈点十页。
按照这个原则,有意识锻炼自己读完一本书,写完读书笔记,输出书评后,再阅读下一本书。
读完《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前后一共花了六小时,按照书中所述方法,一边阅读,一边摘抄笔记。在记录过程中,对于书中反复提及的重要知识,在一点点消化,当再次冲动选书的时候,拿出平时收集的购书书单对照;当再次阅读的时候,改变以往习惯,主动吸收书中精华内容;通过笔记吸取书中营养,用笔记管理所有信息,每读完一本书,都应该有扎实的收获。
从现在开始,要认真选择每一本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书,真挚地与每一本书对话,努力从书中学到知识,再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智慧”,学会得心应手的使用。
让我们做一个聪明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