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
喜欢佛学,对佛教思想感兴趣。但不会“信”佛。
有时会设想自己遁入空门如何?但又觉得尘世缘分未了,责任未尽,不能一了百了。
又想,遁入空门又如何,会不会进去之后又想出来。就像此刻的自己想进去。
问题不会随着身份而消失。
很喜欢佛教修行的概念,无论是否身在佛门,都可以把人生当成修行。
读完这本书更能印证我的想法,佛学的第一目的是帮助人觉醒,发现内心被假象蒙蔽的智慧。处于现代社会的我们,可以在现实中修学佛法,也可以修学其他任何增长智慧的学问,殊途同归。
还有一些书里的观念
佛学和佛教应该分开来看。
佛学的最终目的是觉醒,不仅是解脱。解脱是第一步。
佛学倡导的道德的前提是先具备智慧,主动的践行道德。
佛学(或各种思想)光知道是不够的,需要在实践中体会,实证,才能真正融合成内心的智慧。
凡夫烦恼的来源是贪嗔痴,其中最根源的是痴。分别对应,欲望,情绪和执念。通过戒定慧来化解贪嗔痴,其中最重要的是慧,也就是获得智慧。戒和定是帮助人获得慧的。
闻思修是获得智慧的方法。
佛学不是教导人走向虚无。世界本来面目就是虚空,佛学旨在帮助人以正确的观念来认识世界的本质。(类似于身处绝望所激发的力量?) 通过获得智慧,达到觉醒,自由自在的心境,然后用慈悲心拯救众生
说回书本身,周老师代表哲学一方,主要是发问,这也正常。至少从现象上看,哲学承认自己不认识世界的本质,佛学声称自己完全了解世界的本质。所以佛学“高”一筹。我相信周老师是真正尊重佛教思想,但他作为一个现代人,恐怕不会把佛学思想原封不动的搬到自己心里吧?他会结合自身选择能接受的部分。
他尝试把佛学思想用哲学语言来解释,这个行为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我喜欢,也觉得非常的真实。毕竟哲学理论翻译过来,相比佛经,更贴近现代的语言和思维,也更容易被人们真正接受。这种将转换说法的方式其实代表了一种真正试图理解和领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