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峰 永清 青云
尽管烈日炎炎,酷暑难耐,但挡不住记者采访的脚步。8月7日,立秋日,我们一行三人在琅琊故里再次采访了大家有约网主编王昕先生。
与去年国庆节前相见时比较,王昕先生瘦了不少,也多了几许白发,但依然精神矍铄,神采飞扬。他虚怀若谷,博才多学,胸有成竹,睿智自信,极富人格魅力。据悉,王昕先生毕业于大学中文系,从事媒体工作二十多年,是著名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电影制片人、编剧、书画爱好者和收藏家。他才思文涌,妙笔生花,佳作纷呈。1997年初涉省级媒体,报告文学《情洒创业路》即受报社主编青睐,被作为写作范文学习。之后的文章《大风起兮云飞扬》和《山东南菜园 美名满神州》,更是文采飞扬,精彩绝伦,一时广为传颂。去年撰写的《开一代画风 绘时代画卷——浅析刘朝波先生的美学理念和艺术探索》、《天马行空天地小 于无声处听惊雷——大红袍画家杜宝才先生作品浅析》和《历史视野审视大时代中的小人物——赵德发先生<经山海>浅析》,反响十分强烈。
今年,王昕先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书画理论的学习和钻研中,形成了自己的书画评论风格,获得了广泛认可。他和励志书法哥范敬增先生合作,开展了一系列“书画进社区,名家书画免费送”活动,在书圣故里,齐鲁大地,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先生内敛低调,不事张扬,与人为善,痴迷写作。他的写作随笔《早上从午夜开始》,真实记录了他废寝忘食的创作历程,令人敬佩,让人心疼,是文学爱好者的楷模和榜样。
王昕先生现在是多家媒体特约记者和撰稿人,是书法报青岛站副站长,大家有约网主编,北京金茂星光影视公司制片人、编剧。尤其是先生主编的大家有约网展现全国多位书画大家名家,发掘了实力派书画家几十人,为人津津乐道。上海知青马永清老人由一位文学爱好者成长为成熟的文字工作者,离不开王昕先生多次带他一起采访与不厌其烦地为他修改作品。这对忘年交,亦师亦友。七十岁的“学生”谦虚好学,不耻下问,五十岁的“老师”谆谆善诱,诲人不倦。他们的故事,在沂蒙大地一时传为佳话。
白天工作繁忙,晚上常常写作到凌晨。王昕先生不抽烟,不喝酒,但喜欢吃零食,喝饮料。困了累了,就喝浓茶和咖啡。连续七八天写作,一天只睡一二小时,是工作常态。家人和朋友们劝他,他笑笑,依然如故。唯一改变的是,他现在很少吃甜食,喝饮料了,肥肉几乎不吃了。他听从两位茶老板朋友袁春山和刘玉剑的建议,把春山茶和玉芽茶摆在书桌上,常年喝。不知不觉中,本来有点高的“三高 ”不高了,什么时候见到他,都是神清气爽,容光焕发。诗歌,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如有神助,佳作纷呈。
近日,王昕先生先后采访了三位工艺美术大师解晓方、王世画和杨进邦。大师们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和异想天开的奇思妙想,深深震撼了王昕先生。引以为傲的生花妙笔一连几天竟然无从下笔。怎么办?老办法,关上手机,躲进老家,游山玩水,钻庄稼地,在田野里撒欢……几天时间,他又找到了写作状态。几篇稿子已写出初稿,打算放几天,沉淀一下再加工润色。我们相信,这又是几篇重量级的大作。
室外热浪滚滚,室内舒适温馨,谈笑风生,茶香四溢。几个小时的访谈,王昕先生始终谈笑自若,妙语连珠。时至立秋,收获的季节到了,我们期待着早日看到王昕先生的更多更好的大作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