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失意的时候是否听到这样的句子,“一次失败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别泄气,做人应该愈挫愈勇,永不言败。”
你落寞的时候是否听到这样的说辞,“只要你肯卸下思想包袱,就会身轻体健,闯出一番新天地!”
你自卑的时候是否获得这样的劝慰,“年轻人,如果戒骄戒躁,对自己充满信心,就会发现天高地阔,成功也将唾手可得。”
……
你以为这些话语都是来自演讲会上慷慨激昂的陈词吗?错,它们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对话中,像平地起峰峦,冷不丁地冒出来让人为之一震。
这些话乍听之下,铿锵有力,句句在理,细一琢磨,顿觉夸夸其谈,不着边际。为什么说不到我们的心坎里去,而且听着并不顺耳,很是别扭?究其因,是由于这些话看似有理,实则不通人情。听者需要的仅仅是一句宽怀的安慰,切实的指引,并不是生硬的说教,更不是无端的指斥。
当听者对此嗤之以鼻感到厌烦时,发言人却浑然不觉甚而自鸣得意——感觉自己在吐露如此金句时,也化身成了思想的大师、道德的楷模,顺便平添了许多傲人气势。其实纵观喜欢如此说话的人,恰恰是些受教育程度平平的普通人,他们并没有这些话语表现得那样充满智慧和大气。那他们为什么爱扮成无所不知的大师说话,并且在说出这些大道理时一个个口若悬河,好像是他们发明的这些箴言妙语?
事实的真相在于:有的人认为不说上几句大道理不足以显出自己的水平;一个人不标榜自己懂几句大道理,就会显得没素质。结果虚假的空话、套话,倒暴露了自己思想的贫乏、认识的平庸。满瓶子不响,半瓶子咣荡。真正满腹学问的人是低调谦虚,不声不响的,不会动不动就捏出理论腔调吓唬人,真诚的人常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更不会拿些虚头巴脑的空话来敷衍人,只有那些一知半解却又爱卖弄瞎显摆的人,才喜欢高谈阔论煞有介事糊弄人——其实他说得再多也不会赢得对方的信赖和认可。
语言浮夸的背后隐藏着一颗虚伪膨胀的心灵,冷漠而自以为是。他们因腹中空导致脑中空;因偷懒耍滑导致照抄照搬;因敷衍塞责导致空话连篇;因个人利害导致顾左右而言它。
语言浮夸者的共性:没有反思和积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常常盗用别人的思想伪装自己,在虚枉中完成意淫的自足。
演讲旨在宣传自己的思想认知和知识水平,目的是为了说服人、教育人,把自己摆在中心,具有表演性质;而讲话是要人听的,是在和对方沟通,是以交流为目的,倾向于重视对方的态度,形成良好的互动。日常说话不是作报告更不是搞演讲,干嘛我行我素大放厥词?
用自己的嘴巴不断机械地复述着别人的观点,似乎很高妙,其实干瘪生硬,不伦不类,缺乏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如果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对方交流,即便不能达到和对方心意相通的目的,也一定能获得对方的理解;就算是用朴素、普通的语言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表达,相信也能因着真情实感更显真诚而让人有所触动。
空话套话是庸俗的官样文章对民间思想的渗透,更是近年来盛行的毒鸡汤对人心的腐蚀。如果习惯于语言浮夸,那么最终酿成的后果只能是彼此猜疑,互相设防。以致人人说空话,个个无诚语。
空洞说教的东西缺乏诚意,既让人感觉不出真诚的温度又让人对其高高在上无所不能的自负产生反感。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或者给出一句感同身受的宽慰,远比说一百句金句真理来得实在。
一个人只有说话自然随和,才能让人感觉亲切贴心,才能让人感觉你是现实中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对方才愿在心底接纳你,相互间才没有距离感,才能达到相谈甚欢的效果。
语言是思维形象的外壳,讲话代表思维素质和思想水平,当语言浮夸成风,当我们都习惯于复述别人的观点,不再发出独特的个人声音时,我们的思维功能必将逐步退化。到那时,狭隘自大将慢慢占据我们的头脑并一步步摧毁我们的生活。
决不能让语言浮夸变成日常对话的主流趋势,长此以往,当我们习以为常时,我们既是空话的受害者又会成为空话的制造者。人际虚伪,人情淡漠,势必会造成社会巨大的精神灾难。
我们都是平凡人,应当提倡:说话朴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