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的某一个晴天,我走在一条东西向宽阔马路上,平日里这里车潮涌动,尘土飞扬。4月天,乍暖还寒天气。但是正午的阳光已经明媚的可以直射到我的眼睛里。走在马路中央的我,在那里停留了2分钟,我想如果这个时候遇到汹涌车流,会不会这艰难人生就可以告终。
然而十分遗憾的是大概是我选的时间不对,又或者大概并命不该绝。在马路中央的那2分钟,竟然一辆车都没有经过。走到路边那一刻的绝望和满目的泪水,现在我依然记忆犹新。
有些人说抑郁是一种无病呻吟,但是经历过的人都明白,它比我们想象中复杂和可怕。
那段时间,我整夜的无法睡眠,如果睡着,也是噩梦连连,我很记得一个梦境,有无数个自己被挂在树上,穿红色衣服,我走进一看,每一个自己都在流血,并已经死去。这样的梦境连绵不断,很多次我会无法区别梦境和现实。
吃的很少。也没有说话的欲望。快乐这种东西,偶尔也会有,但是要度过低潮真的尤其艰难。
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也尝试去向人倾诉,但是发现,依然无法变好,你可以说那个时期的我很矫情,常常落泪。林黛玉如果哭泣那是我见犹怜。我觉得自己在这年龄段,实在不应该常常哭泣。那么泪眼饱满的时候只能赶紧躲到一边去,黑暗的环境会给我安全感。
某一天我读一本爱情故事小说,其实情节一点也没有打动我,只是抑郁的情绪突然翻涌过来,我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眼泪已经流下来。朋友看见我哭,吓了一跳,我赶紧装的一脸被感动的说,哎这故事太感人了。这当然是蹩脚的谎言。
但是有什么关系呢,如果谎言并不伤害他人,用它粉饰太平,我觉得也是一种办法,就在那个时刻,我突然灵光一闪,对啊,我突然找到自己可以流泪的借口了。哎,现在回想当时的自己真的可怜又可笑。连流泪也得找借口。
不过,这样就重新拾起我对阅读的兴趣,我大量的去阅读,故事,散文,哲思。什么都看,并不在意有没有意义。
在读到冰心先生写的“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发现人生从来都有荆棘,但是生命的依然可以播种下无数个希望花朵。
读到《了凡四训》中了凡先生的故事后明白,原来即使是一开始就被抒写好的命运,我们依然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不必怨恨烦恼,所有经历都是你人生中的独一无二。
还有《湖上闲思录》中“目前的世界,似乎对外尽找敌人厮杀,对内又尽在努力求脱此一身重铠,同时亦尽在坐立不宁寝食不遑中走向狂病”读到这句话,我就想这不就是我的状态吗?原来这么厉害的钱穆先生也有坐立不安寝食不遑的时刻。
读到南怀瑾先生的《原本大学微言》通过文字看到先生用十分朴实而生动的语言把中国哲学娓娓道来,《原本大学微言》说到“修身在其心”,我们想要过好这一生,当然需要修心。
文字是有力量的,在我纠结的小天地里面,这些大师们的语言,自带巨大的能量,几乎很多个瞬间,让我看到他们身上那种闪闪发光的思想。也许于我而言只能领略一二,即使如此,我也变得不再耽于自己越发消沉的意志。
我找到一个出口,快乐还是失望,只要拿起一本书,我就跟自己那些情绪暂时隔离开来了,沉浸到书里的世界之后,在重新回看自己那些情绪,就显得冷静起来,我可以慢慢分析自己为什么感到失望,因为常常在意他人的评价,我有会问自己什么让你感到快乐,比如阅读,比如写字。
2年前的那一天我自己用红色的笔在4月1日的日历上圈了出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常常被自己的负面能量打击的爬不起来。直到开始阅读,我开始不在关注自身的那些痛苦,而可以抽离出来专注在阅读,读多了就开始写,写在本子上,写在纸上,不在意自己写的好不好。
我并没觉得自己比以前有多少提高,但是我找到了一个出口,一个可以在阅读中找到共鸣,在书写中表达自己的出口。在夏初的某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写完了2个本子,重新回看本子很多字很凌乱,有些句子也不通顺。但是有什么关系呢,我已经不再会走在马路中央。而是打开一本书,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慢慢读下去。
我记得自己某个与书为伴的下午坐在一间花房式的咖啡店里,店的前半部分正好在教授一个插花的课程,我坐在咖啡馆的靠墙位置,发现内心那种漂浮不定的感觉,几乎没有了,我不在坐立不安。抬头一眼咖啡馆的日历,那天是7月29日,也是一个晴天。离那个想要用死亡解脱的日子正好1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