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再谈起嘉年华
何为对抗?是《熔炉》。何为治愈?是《素媛》。何为沉默?是《嘉年华》。老祖宗有句话“沉默是金。”从某些方面来讲,沉默的金子只是金沙,混在黄沙中,有风就飘,有雨就停,渐渐也变成了磨蚀古迹的傀儡。
17年11月,三色幼儿园事件曝光,时逢电影《嘉年华》上映,对受害者而言,这是何等的绝望。当生活开始上演电影情节时,那些苍白无力的稚嫩双手,穿透着多少的无力和心酸。在生活里我们沉溺于正义的灿烂光辉里,直到哪天亲自经历黑暗,才会去痛斥可怕的虚伪。在光明的我们,请放下圣母的外衣,来承认这尚未扩散的黑暗。
比起判刑,似乎钱利更具诱惑,因为污水已染,污点将伴随一生。钱利既能减小负面影响的扩散,也能得到物质上的补偿,何乐而不为呢?这种扭曲的观点现在看来竟情有可原,问题出在哪呢?纷纷的网络世界,鱼龙混杂,头条上的敏感字眼比正义的修饰词更具冲击力。我们会对犯罪加以批判,却还会随口对那些受害者说三道四,这是无事生非的键盘键盘力量,也是最关键的病根。
《嘉年华》和三色幼儿园事件折射出又一个社会问题:家长的柔弱。面对如此惨剧,最让人心凉的是家长的沉默。《嘉年华》电影中小文的母亲在知道事情后,没有去抚慰小文受伤的心灵,而是减去了小文的头发,扔掉了她的漂亮衣服。家长对外界的沉默,对孩子的打骂,对钱权的弯腰,对事已至此的妥协,对公道的舍弃,这无疑是用白颜料去染浸污点,但这是为孩子洗去黑渍吗?掩盖换来的只有一生的煎熬和孩子的冷眼。
电影《宝莱坞机器人之恋》中,机器人将一名全身赤裸的女子从火灾里救出,无良媒体尽然纷纷拍摄,导致那位女生冲上街头羞愤自杀。我们要区别键盘侠和媒体,媒体走着信息世界的高速公路随时都可能将车毁人亡带给万千大众,大家要的是正义和真相,受害者要的是公道和隐私。当信息不被共享时,请放下匕首。
搜狐有一篇文章叫《请务必教育孩子“你可以反抗权威”》。里面用了一个词叫“服从意识”,尊老是我们道德教育的一块主题。我们从小就听着要“听老人的话”“要听老师的话”“要听父母的话”……一个听话的孩子可以尊老爱幼,可以规律生活,可以认真读书。这看似很美好,但万一孩子的服从对象出现问题,孩子该怎么办?无数的社会新闻告诉我们,孩子被教育的服从对象太容易出现问题了。家庭教育不是随心所欲,是非对错家长会检验。
在国内嘉年华的结局是,高官被依法处置,小女孩重拾笑容。但这不是原版结局,原版结局是,小文从医院跳下,选择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