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深耕班三期第9节课《第三选择》,对我有启发的语句摘录如下:
1。当孩子跟你对着干时,很多家长好像除了生气,难过就没有第三选择。其实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大都是一种身份认知上的冲突。
2。一个在家休学的孩子来找杨老师聊他的苦恼,他不想去上学但又觉得不得不去上学很纠结很痛苦,说了一大堆不想去学校的理由。想让杨老师帮服解决这个困境,杨老师说,某某,你想听我的真心话吗?要是我像你这么大的年龄,我起码还要在家玩一年,至少玩半年,正好趁这个机会休息一下,没事找我,我请你喝茶,结果孩子很开心,嘴时却说,杨老师您怎么误人子弟呢。接下来孩子主动跟老师说他接下来的打算。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我们直接在感受层面跟他合作,我并不认为对方的刺激会影响我的自我价值,我可以自主回应我的感受。不管对方用什么样的刺激语言,我都有一个自我作主的自我价值,是来自于我而不是我的身份。
3。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下意识着急去帮孩子解决问题,想让他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去。其实我们失去了跟孩子一次感受合作的机会。先在感受上跟孩子保持一致,然后沿着一个方向去探讨。这个合作的机会价值远远大于我们去帮孩子解决问题的价值。
4。当你自己没有爱的能力时,你就是离婚了,也是走了一个孙悟空,来了一个猴。
这节课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当孩子和我们的观点不一致时,我们要先在感受上跟孩子合作,求同存异,而不是急于证明他是错的,我是对的。回想起孩子以前跟我说他的事情时,我总是没等他说完就强烈指出他哪点不对,导致孩子越来越不愿意跟我们说话,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就是进步哟。
今晚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心情不大好,直到晚上十一点才出来吃饭,我尽量不去打扰孩子,当孩子愿意出来吃饭时,我主动帮他去热菜。自从前天他说要去学校,结果到了校门口又不敢进去,回来后心情就没前段时间好了,房间里经常没有声音,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之前他的房间里经常传出他跟朋友一起玩游戏的声音,这两天他很安静,看得出孩子内心也在痛苦的挣扎。我就一边加班一边在他隔壁房间默默陪伴着他,不打扰,只陪伴。下班回家时我跟孩子说想不想去上海玩,孩子没有马上拒绝我,他说考虑再说。
儿子的一个优点:儿子,妈妈担心你一个人在家太孤独了,妈妈想让你出去旅游散散心,你说不想去怕我花钱,儿子你懂事的让人心疼,可是儿子,妈妈想对你说,我在乎你这个人而不是钱,如果能花点钱让你脸上的笑容多一点太值得了。
老公的一个优点:老公,这些天我看得出你工作上的压力太大了,但你晚上仍一节课不落的去听课,这种坚持这种毅力让我真心的佩服哟!
我的一个优点:通过学习,我觉得我的心态越来越好了!棒棒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