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间】2018年5月27日下午
【作者】玛格丽特。保罗
【书名】《你爱自己吗?-保护疼爱自己的内在小孩》-《becoming A Loving Adult to your Inner Child》
【书摘】
【序】
P4-
“本书作者将个人天生本能的感觉能力视为内在小孩,有了人生经验后的行为、思考、表现视为内在成人。如此将人一分为二,若现在或过去的成人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孩子以曾有的恐惧经验控制了成人的行为,而使二者失去协调,痛苦与矛盾因此产生,若成人与孩子能联系在一起,也就是思考和直觉能相融合一,人才能免除痛苦和矛盾,才能掌握自己,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决定。”
"本书要强调的一个重点是:一个人必须先爱自己才有能力照顾他人,若为照顾他人而牺牲自己,陷自己于痛苦的境地,则问题必无解决之道。”
P7-
“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一个为自己的感情和行为负责的健康人。这是我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段旅程。内在联系疗法真像是一份极其有效且有益的导航图,指引你脱离恐惧、拥抱爱、脱离孤独,拥有和他人以及自己的紧密联系。你越勤于练习内在联系疗法,就越会自然而然地脱离给你带来痛苦的思想行为模式。”
【第一章】了解内在联系
P18-
“什么是爱的行为
爱的行为就是教养、支持我们自己及别人的情感和精神,使之成长的行为。
因此,爱护自己即表示对自己的伤痛负起治疗的责任;控制和解决自我限制的信念;发现和带来自我欢愉。
爱护别人,指的是你为别人做他们想要做的事,并且以会为他们带来喜悦的方式支持他们。”
【第二章】内在联系方法
P22-
”因为爱是生命之血,是整合所有分裂的力量。 ----《必要的遗失》
内在联系的六项步骤:
步骤一:认识内在冲突
了解自己的感觉。
具体:留意内在部分与身体的关联,如内脏、颈部、肩膀、腿的感觉。
步骤二:以爱心成人的态度作出反应:进阶到意向学习
觉察深层意图,注重内心。
具体:(1)相信充分的理由。只有超越对错来看待行为,才是治疗的主要步骤。直到我们不再受制于害怕别人或自己的评判时,我们才能拥抱意向学习。
(2)乐于感受痛苦。在治疗中,从痛苦中敞开心灵是基本要务,所以帮助个人寻找造成他痛苦和羞辱的错误信念是治疗的基础。
步骤三:与内在小孩对话
“走入”你的内在小孩,倾听需求。
三种情况:(1)和内在小孩每天的生活日常对话。 (2)内在小孩和别人有冲突或陷入痛苦情况时的对话。 (3)过去痛苦记忆和信念的对话。
步骤四:与“超力量”对话
问两个问题:(1)限制我和让我痛苦的信念和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2)我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去面对这信念?请帮助我,让我具备力量和勇气,去为内在小孩的利益采取爱的行动。
步骤五:采取行动
以行动来对待成人与内在小孩的需求。因为采取行动是建立一个人自尊的唯一方法。
“老实说,我们许多人都希望别人能为我们做一些让我们感觉舒服、被爱、有安全感的事,但生命里有个不幸的事实是:若我们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我们所要的,成人后,想从外界得到就太迟了。成人当然可以从外界得到爱,但那份爱是短暂的,若我们继续以没有爱心的态度对待自己,不管从外界得到多少爱,我们仍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不可爱,除非我们学习向内爱自己,否则外界的爱只是暂时的药剂,不能深植于心中。”
步骤六:评估行动结果
当你照顾自己,达到内在联系时,你就攀上了高兴更高的境界----喜悦。
这感觉包括:敞开、增加能量、平衡。
其特征是自然的发笑,自然的笑就像是水中的气泡,只有你在感觉自由自在时才会浮现于脸上。
【第四章】被遗弃的内在小孩和意向保护
P79-
“爱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它意味着不去控制他人、不以任何方式保护自己,但是很多人被我们的控制行为所迷惑,以为控制可以帮助我们,而不知道它正是引起痛苦的原因。”
意向保护的结果:共同依赖。共同依赖存在于成人对内在小孩放弃责任的任何时刻。
(关于共同依赖的详细内容请看下图):
和父母共同爱你的内在小孩
P163-
"爱护自己意味着做对自己最有利的事,若我们以爱为出发点,给父母舒服的感觉,就不会产生共同依赖。但假如心中存着惧怕、义务或内疚,共同依赖就产生了----我们会总是因给予而觉得愤怒和厌恶,迫使我们以共同依赖的方式给予,是一种不爱自己的行为。有许多父母虐待孩子,年老时却期待受到孩子的照顾,若我们给予这种父母照顾,就是虐待自己。
最后,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的责任所在,透过与你内在小孩和超我的内在联系对话,你可以决定什么是对的,而什么是真正的爱。”
2017年4月2日第一次阅读本书,知道了内在小孩的概念,也知道了内在联系法中意向学习的重要性。但是看完书以后没有持续的行动。特此第二次翻阅,将本书重点的行动内容摘录出来,其一以方便自己日后用最短的时间做复盘并落实到行动中去。其二,也是将好书分享给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拿起书本亲自读一读,肯定会有不一样的心得体会。
【2018年5月29日晚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