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实验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 Walter Mischel 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他招募了600多名四岁的儿童参与这个实验,在实验开始时,他在每个孩子面前的桌上都放了一块棉花糖,并且告诉他们,如果不立刻吃这块糖,而是等15分钟后再吃,他们就可以再得到一块棉花糖作为奖励。
结果是,每三位孩子中有两位吃了棉花糖,有的孩子在房门关上后几秒钟就迫不及待地吃掉了,有的等了一分钟、有的等了五分钟、有的甚至等了十三分钟。而剩下1/3没有吃的孩子,他们会看着棉花糖,不断往后推,甚至舔上一口,或者通过唱歌、踢桌子、闭眼睛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14年后,他找到了当年参与棉花糖实验的孩子进行了后续调查,他发现当年可以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普遍“更具有竞争力”, 可以进入好的大学,高考(SAT)成绩也比吃了棉花糖的孩子平均高了210分。至此,他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发现:自控力,也就是延迟享乐的能力,是决定孩子今后成就的重要关键。
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可以先从生活中的物质上延迟满足开始,让孩子在财商训练中完善自己的品格。
多多上幼儿园的时候,父母上班都很忙,便把她交给爷爷奶奶带, 让他们接送多多上下学,照顾多多的生活起居。爷爷奶奶很疼爱孙女, 把她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是多多却被爷爷奶奶惯得又懒又不懂事,从不考虑别人,只顾自己。多多想要什么,爷爷奶奶就立刻买给她,想吃什么就让她吃什么,但是爸爸妈妈买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多多从来不知道让爷爷奶奶吃,只顾自己一个人吃。
等多多上了小学后,多多的父母认识到女儿娇生惯养的毛病越来越大,而且认识到自己再忙也不能不教育孩子,而且孩子上了小学后在学校的时间长了,孩子大了一个人在家没有什么安全问题,便把孩子接了回来。多多刚开始和爸爸妈妈生活的时候很不适应。
“我就想吃肯德基,你们为什么不带我去,我想买那个漂亮的书包你们也不给我买,你们一点都不关心我,不爱我,我要回去和爷爷奶奶 —块住,我不要和你们住。”多多看爸爸妈妈总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便哭着抱怨。
多多的妈妈见女儿不能理解自己对她的爱,于是想了一个主意:通过多多对物质享受的欲望锻炼孩子的品格。
“多多,你前几天不是想要部个很漂亮但是很贵的书包吗?妈妈那天看到它在降价促销便给你买了回来。”妈妈拿着新书包给女儿看。
“真的是那个啊,妈妈不是说我的书包还很好用不着换新的吗?你怎么又给我买了呢? ”多多既高兴又疑惑地问。
“是啊,这个书包这么贵,而且你又没有换书包的必要,我们又不是很富裕的家庭,不能浪费钱买不必要的东西啊,所以当时妈妈就没买给你,但是妈妈看你这么喜欢,那天看到书包又正好促销就买回来了啊。”妈妈给多多解道:“既然妈妈给你买了这个新书包你是不是该感谢妈妈呢?以后帮妈妈做家务好不好?这个书包就算是你自己挣到的了。”
多多很开心地说:“好呀,妈妈,我愿意。”
故事中的多多在妈妈对她的财商训练中,不仅树立了正确的挣钱观念, 而且还提升了忍耐力和自控力。她由娇生惯养、懒惰、不讨人喜欢变得既勤劳又可爱,懂得了获得物质享受的辛劳,懂得了必须付出努力才能得到物质上的满足。
自控力是一种对心理不满足的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当孩子面对失败和挫折时,自控力强的孩子就能继续坚持,不怕吃苦;而缺乏自控力的孩子就会放弃,不肯吃苦。孩子从小学开始逐渐对金钱等物质性的东西开始理解, 而且变得敏感,会对这些东西有所要求。孩子们经常会和家长说:“我想要新玩具,我想要新衣服……”有的家长不管孩子的要求合理不合理,自己有没有能力满足,都会按孩子说的去做,久而久之孩子被家长惯得自私自利,不付出劳动就想享受,不能忍耐物质暂时的缺乏。这样的孩子不理解家长获取物质的辛劳,只是一味地让家长花钱,非得立即让家长满足自己的需求。
因此小孩子需要家长进行教导,才能理解获得物质享受的不易,才会愿意暂时忍受物质需求的不足,愿意通过劳动获得物质享受。这样的孩子对物质会有正确的理解,明白自己不可能白白获得享受,他们懂得如何创造物质财富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下面一些在训练孩子财商中提升他们自控力的方法供家长参考。
01
真诚地和孩子谈条件
孩子对金钱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家长可以钱财对他们的吸引力引导孩子,教给他们获取金钱的正确途径,和他们交换满足物质需求的条件。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几条获得物质满足的途径:帮家里做家务;去看望爷爷奶奶,陪他们聊天;照看弟弟妹妹;得到优秀的考试成绩……
但是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承诺,一定要说到做到,所以要真诚地跟孩子谈条件。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让孩子“乖、听话”,最常用的招数之一就是“哄骗”,随口许诺,“穿上鞋子,待会给你买冰淇淋”;“写完作业,带你去儿童乐园玩”;“吃好饭,我们就看动画片”。但当孩子乖乖听话照做了,我们也许太忙了,就会把这些随口许诺忘记了,并且以为孩子小,没记性的,不影响的。
但是下次,当我们再要求孩子把鞋子穿上时,孩子第一时间就要先吃冰淇淋;当我们再要求孩子写完作业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先要玩一会;当我们再要求孩子把饭吃完时,他们的要求是要边看动画片边吃,不然就不吃。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给他们的口头支票都没有兑换,孩子慢慢就明白了,“忍耐一会就能多吃一个棉花糖,那是骗人的,我不如先吃下这个棉花糖更加稳妥。”
所以在培养孩子自控力的同时,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是否得当。
02
合理地延迟孩子的欲望
在孩子提出对物质的需求后,家长不要立即答应孩子并满足他的要求,否则孩子会觉得物质的满足很容易实现,自己想要什么就能立刻得到什么, 没有对缺乏物质享受的生活的适应能力,如果以后他自己不能很好地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就会产生自卑等不良心理,或者选择放弃正常生活,采用不正常的途径获取物质享受。
比如,当孩子和自己要很贵的玩具的时候,即使自己能买得起也最好不要立刻答应孩子,因为玩具对孩子来说不是必需的生活品,而且价格很贵的玩具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奢侈品,在这个消费的过程中,孩子有对物质享受的强烈渴望,如果家长对孩子说:“这个月用来买玩具的钱已经用完了,如果你买了这个玩具那你就不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了,可不可以等下个月再买?”这样孩子对这个玩具的欲望就会被抑制,他们愿意等下个月再买。如果孩子在家长的开导下仍然不同意,家长也要让孩子等待,不能立刻买给他们。但是很多时候,往往是家长忍受不住孩子的哭闹,先妥协了。
所以在培养孩子自控力的同时,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是否得当。
03
在孩子获得物质享受的过程中设置障碍
满足孩子需求的时候,家长可以选择不立即满足他们的欲望,而是分阶段满足。就像分期付款一样,逐渐满足孩子对物质的追求也可以提升他们的自控力。
家长在孩子获得物质享受的过程中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些障碍,让孩子自己解决,获得最终的物质享受。比如,初中的孩子想要一部手机,家长可以和孩子说:“小孩子没必要买新的手机,你表哥的手机不错,他都上班了, 该换新手机了,要不你和他说说让他把他的手机给你,让姨妈再给表哥买一 部新手机?”这样孩子就需要通过说服表哥和姨妈两个人才能获得这部手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同样需要忍耐暂时不能获得手机的过程,学会在困难面前坚持。但是有些家长通常会在其他亲友面前表现的很大方,不然会觉得没面子。
所以在培养孩子自控力的同时,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是否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