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要好的朋友是做咨询的,经常听他讲到一年到底出差忙成狗,法务经济要懂,互联网也要知道一二,他特别的勤奋,我想这是一个什么职业,他说是医生,企业的医生。我带着这个疑问读了这本高手身影。
读了有一大半《高手身影》案例,感触非常非常多,有缘能够看到这样经典的管理咨询案例,真的好像屏息静气的观看高手过招一样,即使奥义不曾完全参悟,也毕竟管中窥豹,毕竟茅塞大开。
其实在最初的用意是期望能够通过这样一本圣经似的东西来使自己提高几分商业的敏感和对咨询业翔实的认识,于是我总是按照一种读文献的态度,我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处理案例的普遍套路,能够找到这样一种框架似的东西。
然而很快我便发现我可笑不自量的犯下了巨大的错误,从中子刀的私募融资,到中远造船的资本重组,到中外运的战略改制,每一笔项目中流露出来的完全是一种对市场了解洞察后的深刻的见底,完全不是所谓的程序化的执行。
这也许便是高手,而我轻易的低估了高手的能量,无疑也是低估了咨询的价值。
曾经听说过一个管理咨询的笑话,一个放羊的农民见到一个职业人,职业人告诉农 民说他可以知道农民放牧的具体数量,于是职业人动用专业的卫星技术精确的告诉农民说有1340只羊,并且希望拿走一只羊作为报酬。农名想了想,告诉他说如果自己能说出来他是哪个公司的,就不把羊给他,职业人答应了。然后农民一口咬定他是麦肯锡的,因为职业人的三大特点:主动要求提出服务;告诉了别人知道的事情还要收取报酬;在放羊领域他的方法根本不对,他根本不在行。
这其实是一个蛮羞赧的事情,然而如果一些咨询师不切实按照行业情况,企业情况出发,单从一些模型和经验套路出发的话,即使有咨询这样职业的名目来包装,毕竟也干的是骗牧羊人的行当。于是我想到了所读到的案例,那些可以真正算得上咨询的案例,那些真实的来自本土的案例,透出了咨询人对本土情况和特定行业的深入了解,于是一种深度的修养必将是我未来的必修功课。
读案例的时候,总会有一种溢于言表的满足和激情荡漾起来。因为很多案例的背后,都担负着一种国家改革的旗帜、民族产业的复兴的重任;所谓成则功名万世,毁则抱憾千秋,咨询师担负着这样的责任,怀着一种改变产业格局的使命来进行一项令人兴奋的事业,怎能不热情和执着?
以前认为咨询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作为咨询师可以征服相关领域已经权威的企业客户,用我的逻辑和智慧,而现在我发现更令我激动的是,同样用我的逻辑和智慧,意志和技巧,我可以完成一些改变社会格局的大事!
正所谓,以宗教般的虔诚和初恋般的热情。
对高盛的案例印象更深刻一点,大抵是因为一个认识的师兄去了高盛高华工作的缘故,咨询师们基于对行业的了解和对金融市场操作的熟知,竟然可以通过融资的手段创造巨额的价值,不论使效益平平的企业摇身蓝筹,还是使濒临破产的企业重新振作,通过资本的手段竟可以使那么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吸引我注意的一定不单是交易额上类似天文数字所给我带来的感官刺激,更加令人向往的地方是这样一群有着惊人的敏锐和高超的智慧的人们总能在绝境中找到生路,在平淡中发现新的盈利模式,然后总能精确而巧妙的完成金融动作,这其中的专业和气魄,令人钦佩和振奋!
当然,在读案例的时候,我也总在case study似的考验自己,当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自己该怎么处理,答案是令人沮丧的,因为我总是不能第一时间找到症结。我知道这一定是差距,也许只有当我更加深入的修炼,我也才会拥有高手的身影。
失效的产业中我再按科班的思维给你做效率改造方案的咨询,就好像病人长了肿瘤,医生像医感冒,一样去治疗,精益求精地去追求药物的搭配提高致病效率一样,结果肯定是无效的。失效的产业就不该注重公司的治理而应该把重点放在产业和商业模式的改造上了。
每个案例的写作非常考究,注意到书中讲解一个医药行业的项目,因为我以前做过一个咨询项目进行了医药产业链的研究,知道一些关键数据(比如22次降价改革,比如医药养医的成因,医院的回扣比率)的得来的不易,而案例中只是淡淡的带过一笔,没有丝毫矫情和造作,而背后的辛苦和汗水又有谁知?这才是大气,这才是做咨询的,专业的背后,一定也将最为勤奋。
《高手身影》有感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