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宾馆的床上,打开简书页面,又是好些天没有更新了。这种绵软无力的倦怠感,已经持续了好些日子——曾经每天坚持的写作,如今成了最艰难的任务。随身带着的笔记本也安静地躺在书桌角落,扉页上上次落笔的日期,也是几天前的。这不由让我陷入沉思。
工作与生活像两股拧成麻花的绳索,将时间切割成碎片。作为一名教师,每天早出晚归,可谓忙碌。好不容易盼来周末,却接到教育局抽调,要赶赴几百里外市局参与教师资格面试评审工作。公交车上摇摇晃晃的两个多小时。来到目的地,马不停蹄,培训,查看考场,试机等一顿忙乎。今天一整天给学生面试,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连口水也不敢喝。
在这里,我看着候考室里紧张搓手的考生,忽然想起多年前自己参加面试的场景。那时的我,会把每一次经历都认真写成日记,字里行间满是对未来的憧憬。而现在,同样鲜活的故事从眼前流过,我却只是麻木地在评分表上勾勾画画。右手中指肿痛几个月了,可是没有时间看病,只能坚持做好该做的事情。
夜深人静时,思绪总会不受控制地飘远。某个加班的傍晚,我看见夕阳把教学楼的影子拉得老长,突然想起小时候在老家,和父母一起在院子里乘凉的的场景;在亳州的酒店里,听着窗外的风声,又想起上学时代和室友彻夜长谈的夜晚。这些转瞬即逝的灵感火花,在脑海中明明亮如星辰,可当我拿起手机准备记录时,困意袭来,或是被突如其来的消息打断,等到第二天再回想,那些细腻的情感早已像沙漏里的沙,从指缝间悄然溜走。
仔细想来,所谓“没有值得记录的事情”,不过是自我安慰的借口。生活从来都不缺少故事,只是我们失去了发现故事的眼睛。同事偷偷在我办公桌上放的几个橘子或不知道什么时候把我的办公室打扫的干干净净;孩子们一声声“园长奶奶好!”,一堆小脑袋凑在一起叽叽喳喳,里天真烂漫的奇思妙想……这些温暖的瞬间,都在日复一日的匆忙中被我忽略。而那些未被书写的感悟,如同未被浇灌的种子,在记忆的土壤里渐渐失去发芽的勇气。
懒惰,这个熟悉又陌生的敌人,终于在某个失眠的夜晚,被我真正正视。它不是简单的拖延,而是一种对生活的倦怠,是被压力和疲惫磨钝了感知力后的麻木。曾经的我,会为一片落叶的飘零驻足,会为一首老歌的旋律落泪,而现在的我,却任由时间裹挟着向前,连回头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
但我知道,改变永远都不会太晚。我想,明天面试结束,我重新找回爱思考的自己。
或许,与懒惰的对抗不是一场非赢不可的战争,而是一场温柔的自我对话。它让我明白,生活的美好不在于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在于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写作的意义也不在于华丽的辞藻,而在于记录真实的自己。当我重新拿起笔,不再追求完美的表达,而是专注于内心的感受时,那些曾经消失的灵感,又像春天的野花,在记忆的田野里悄然绽放。
我知道,重拾书写习惯的路不会一帆风顺,忙碌与倦怠依然会时常造访。但只要心中那盏热爱生活的灯不灭,我就能在时间的缝隙里,找回那个爱给生活留痕的自己。毕竟,人生最珍贵的财富,不正是这些被文字定格的瞬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