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普希金之后,这是俄罗斯文学代表第二篇,契科夫,The King of short novel,《带小狗的女人》。
我总在想,每个杰出作家都有既定使命的。至于普希金为什么总要弘扬美的人性,契科夫为什么善于讽刺,从现实生活中人的矛盾和不自由里汲取养分,来追求人的自由生活「FREEDOM」,这个问题的研究本身就含着太多的神秘性,要做大量的功课才得窥一二之线索,更可能的是,这样子“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试图是一个危险游戏,但值得一试,至少在帮助我快速读取文学作品背后的隐秘信息起了大作用。
言归正传,游戏开始。契科夫在《带小狗的女人》里诉说着爱情,但写爱情的千千万,何以它能算一号?在我看来,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契科夫虽是在写爱情,但本质上依旧是在借爱情写「人的不自由」,文本中无论是选材,还是立意,结构和人物刻画都是围绕着那层使命感而来。就像写射击和决斗的千千万,为何普希金能创新出一种新境界,背后还是他试图弘扬的人性美的使命感在使然,才创造了新的「射击」故事。
对于每一个作者而言,选材可以千千万,每个作者都可以拿来写,但成功的作家必定能写出自己的风格,用他的「使命感」来给作品新生命。下面我们就分别从这部作品的结构、人物刻画和立意三个角度来解读这篇文章。
结构:
从一开始古罗夫初见安娜,定义为“牵小狗的女人”,也许在他心中不过也是个“贱人”,但她们又是让他觉得「自由自在」的物种,是他活下去所离不开的。这种矛盾来源于他过去惯常的生活经验——“一切与异性的亲密接触,尽管开头也能让生活多几分色彩,成为春风得意的奇遇,但随后必然会出现一大堆麻烦,最终背上一个大负担。”
一、好像恋爱了?
古罗夫出击,很快勾搭上安娜,那个「带小狗的女人」,“开始了两人之间轻松愉快的交谈,那是两个「自由的」、惬意的人之间的交谈”,然后会在夜晚默默地想她,真真切切地思念她入梦,这分明不就是恋爱了吗?——“她身上总有点招人爱怜的地方”。
二、是不是爱呢?
古罗夫表现了他的「不自知」。正当他以为像以往偷情快要成功时一样,安娜却爆发出“突如其来、不合时宜的忏悔”,这会让他烦,让他气恼,“如果不是她眼睛里饱含眼泪,他会以为她是在开玩笑或是在作秀。”可见,他对女人惯常的偏见还是占主导地位,在封闭的房间里,他的思想是不自由的,是惯常的。但当他们外出来到奥林安达,在广阔恒常、自由不变的大世界里,人获得了某种关于「永恒救赎的保证」的启示,真的幸福来敲门了,敲击着他内心对于爱情的渴望——降低戒备心,美的感知能力在恢复,开始感受到「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很美好的」,任何小的插曲都会显得神秘而美丽。虽然安娜一离开,他依旧对爱不自知,仿佛一场疯狂的春梦,只不过「在他的生命中又增添了一桩风流韵事或是奇遇,而这奇遇已经终结,仅仅留下了回忆」……
三、爱情的苦,让故事反转。
古罗夫对过去的奇遇表现出了伤感和悔悟,在亲密中,却总有些淡淡的「嘲弄的影子」;虽然感受到了幸福,却抛不下「居高临下的骄矜」。但他不知道,事情的发展在超出他的控制——安娜的形象没有被一层迷雾笼盖,反而变得比过去「更美丽,更青春,更温柔」,甚至爱情改变了他自己,觉得自己比在雅尔塔时「更优秀」,于是,他开始在街头寻找她的影子,他有了想把这爱情的美好告诉全世界的冲动,尽管他不能。这是爱情之苦。最终借妻子之口一语道破真相:「你完全不适合扮演花花公子的角色」,他过去的自我认知开始一点点崩塌。甚至一句平平常常的话都会突然惹恼他,让他陷入反思和愤怒中——「昨天您说对了,那盘鲟鱼已经发臭」,明明自己关心的是「我在雅尔塔认识了一位多么迷人的女人!」,于是矛盾和愤怒的解决必然将他引至「去C城」。
他找到了安娜的家——「房子正对面延伸着一道灰色的、长长的围墙,墙的上端钉着钉子」,「这样的围墙能把人吓跑」,预示这个家对安娜纯洁心灵的束缚,也预示着她即将逃离这里,并用一连串的意象加强这种预言——试图走进去被狗扑的乞丐,走出来的是老太婆,听不太清的钢琴声——这些都让古罗夫越发憎恶这道围墙。
其实,看得次数越多,越能体会到契科夫文字里的隐忍和克制,每一处都在偷偷诉说更多。无论是在剧场搜寻到安娜——「这个女人占据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了他的痛苦,他的欢乐,他此刻唯一希望获得的幸福」——再到古罗夫颤抖的“您好”,“我求求你,你要明白”,甚至不顾中学生搂住她,吻她,这分明是一个年轻小伙才能干得出来的事嘛!「瞧我们的爱情的魔力!」这显然也比之前东张西望、怕人看见的偷情更炙热、更强烈……虽然他猛然想起,他原本以为到此为止的这层关系,还远没有结束!——至此,古罗夫的爱已经完全觉醒,有「自知的觉醒」,「他爱情了」——他现在满眼在乎的是她不幸福,他要和她在一起。
四、爱情和自我生命的觉醒。
古罗夫有了精神上的升华——「两种生活」——「每一个个体的真实存在,都存在于秘密之中」,也许正因为这样,文化人才如此情绪激动地呼吁尊重个人隐私。可是在现代生活中,这种隐私连同真正的文化人正在逐渐消解,这不就是我们的一种「不自由」吗?甚至,他开始对这个生命和自己的生命产生了「深深的悲悯之情」——「只是到了现在,当他的头发已经白了,他才真正用心地爱上了一个人,这是他生平第一遭。」——「他希望做个真诚而温柔的人」,爱情把两个人都改变了,不再思考那些人情世故,虽然「他们就像是两只候鸟,一公一母,被人抓住,硬是关在两个单独的笼子里」,「醉翁之意」到此昭然若揭,至于爱情和自由孰更高,就不要太固执地分个你死我活了吧——不自由的爱情还是爱情吗?或者还能长长久久吗?「似乎再过一会儿,就会找到办法了,新的美好生活就要开始了。虽然两个人心里都清楚:距离幸福的目的地还很遥远,最复杂和困难的路程才刚刚开始」。
人物刻画:
从结构上严密的爱情逻辑,从爱的试探、爱的懵懂和不自知,再到饱受爱情之苦,终于突破藩篱,实现爱的觉醒。但写爱情的同时,也是在写「束缚和自由」这对矛盾。从一开始,古罗夫作为一个年近半百的男人,勾搭一个少妇,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违和感,再到细细的描述,他是情场老手,处处留情,贬称女人为“贱人”,不尊重女人的同时,他也在不尊重自己的生命。
其中有两处细节吸引了我。
一个是两次写到古罗夫的女儿,安娜的年龄和他女儿一样,有强烈的反差和不自然,此时他对爱情和生命是不自知的,也是不尊重和不相信的;到第四部分,他去宾馆与安娜相会,顺路送自己的女儿,此时的画面充满了温柔和自然流露的真情——他的生命开始有了温度,这个时候他已经觉醒。从违和到和谐的过渡,这是一层对比。
另外一个是牵小狗的女人的小狗的两次出场,每当古罗夫并没有打心底里尊重和爱安娜时,即便是内心的动摇和怀疑爱时,她就成了一个「带小狗的女人」而已,对他的生命不构成任何意义和影响;而当他热切地思念并想要见到安娜时,并去C城找她,那时小狗没有出现在安娜身边,而是一个老太婆,因为他打心底里想念她,爱她这个生命。所以,小狗是一种信号,挣脱不自由和生命虚无的信号。一如出现在标题里的地位和用意。这也是我几次修改时不断反思所得。所以翻译成"带小狗的女人"比"牵小狗的女人"更合适。毕竟,这么重要的对象,老契竟然不作丝毫解释,为什么她要带着小狗出来,其用意自然隐藏在背后的暗喻里。
此外,对于安娜丈夫的那段「奴才相」的刻画也是极致精彩的,丝丝入扣,形象显活于文字间。
立意:
分析解读至此,似乎作者用意——「醉翁之意不在酒」——早已昭然若揭。但真正的立意究竟为何,反倒不愿过多追究了,毕竟只有死去的契科夫自己心里清楚。唯有一语:在爱情的小说里,契科夫再一次伟大地完成了自己身为文化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