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在想,大约没有一个女人能拒绝像契科夫这样英俊柔情的暖男吧。就像他的小说带给人的那种感觉一样,总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溺其中,沉思不断,越琢磨越有味道。
在契科夫众多短篇小说里,很少有涉及爱情方面的,这使得《牵小狗的女人》就像无意间混进盛满蓝宝石、红宝石、玛瑙珍珠盘子里的那枚晶莹剔透的钻石一样,分外耀眼。表面看这是个很老套的婚外恋故事。一提起婚外恋,好像多数人满脑子都是渣男甜言蜜语连哄带骗只求上床的剧情,要不就是正室当街暴打小三众人围观的狗血场面。若以为这篇小说和烂大街的国产伦理剧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那可真是太小瞧伟大的人民艺术家契科夫同志了。甭管现实生活中,契科夫多么英俊潇洒温柔多情,温润如玉招蜂引蝶迷晕多少女人,可一旦他拿起笔写起小说来,那三观永远都比电线杆子还正还直。这篇小说讲一个老男人邂逅一个小少妇,两人双双出轨,但彼此都获得心灵成长的故事。写出了纯真,写出了新意。第一遍看完以后就一直很放不下,因为它太美了,总想要为它写点什么,不然实在对不住契科夫这番良苦用心。
故事从结构上分为四节:海滨初识——畅谈交心——剧院相会——互诉衷肠。古罗夫,近四十岁的男人,莫斯科银行职员,家有悍妻。他玩世不恭,是个情场老手,有许多情妇。安娜,牵小狗的女人,二十刚出头,从彼得堡嫁到c城的女人,初为人妇,涉世不深,天真纯朴。两人在雅尔塔海滨度假时偶然邂逅,古罗夫立刻被安娜纯净天真的气质深深吸引,遂使出惯用伎俩有意地接近和勾引安娜,希望这次也能顺利得手。几次谈话过后,他却发现安娜和他以往那些情妇都不一样,她纯洁善良有追求。安娜让他产生了从未有过的爱怜之心,同时他也越来越爱她,而且在这份爱里,还增加了前所未有对女性的尊重。就在两人浓情蜜意之际,安娜丈夫(一个奴颜婢膝的小公务员)来信说自己病了,让她赶紧回c城。火车站分别时,古罗夫和安娜彼此依依不舍。古罗夫回到了莫斯科,过着和往常一样庸碌无为的日子,可他的心里再也无法平静,他每天每时每刻都疯狂思念着安娜,他越是掩饰,思念就越是强烈。他受不了内心的煎熬,决定亲自去c城找安娜。他久久徘徊在安娜家院门外,却没有勇气走进去,毕竟安娜是有夫之妇啊。他摸准了安娜的爱好,提前去剧院蹲点等她。安娜果然来了,旁边坐着她丈夫。幕间休息时,乘人不备,古罗夫凑到安娜跟前,激动地用颤抖的声音和她打招呼。安娜吓得脸色惨白,二人随后跑到剧院偏僻一角说话。安娜没料到古罗夫对自己动了真情,还大老远专门来c城找她,她被古罗夫的爱深深感动了。此后,安娜背着丈夫时常来莫斯科找古罗夫幽会。两人在旅馆里互诉衷肠,他们都希望摆脱压抑陈腐的旧生活,去找寻属于他们自己的新生活。两人深知前路艰险,但彼此都心怀感恩,谁也不愿放弃这段感情,这份深沉的爱情让他们开始憧憬未来。
这个故事套着婚外恋的庸俗外壳,却讲着至纯至美的爱情。爱情,还仅仅是它第一层主题,再往里扒,就会显露出小说第二层主题——人究竟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人究竟应该怎样面对自己?是选择真诚还是虚伪?是继续自欺欺人还是奋起改变?
先说第一层主题,关于爱情对人的影响。与安娜的恋爱,完全出乎古罗夫的意料,他原本只打算和这个美女搞搞一夜情,就像对其他情妇那样好聚好散就完了。没想到,自己这次动了真情,一头栽进去出不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安娜身上散发出的纯净气质让他这个情场高手感到震撼,他开始深刻反省自己,重新省视自己对女性的态度,对人生意义也有了新领悟。他觉得是安娜带给了他一个美丽新世界。而安娜呢?她涉世未深,根本就不知道古罗夫在打她的主意,她的言行举止完全浑然天成,没有刻意更没有阴谋。与古罗夫相恋后,她不止一次深深自责,觉得对不起丈夫,但是她也坦言,无论如何对自己丈夫爱不起来,她觉得他猥琐庸俗势利。古罗夫带给她美好的感觉,他温柔体贴见过大世面,给她打开了一扇窗,这些都吸引着她。忘了是谁说的一句话,大意是真正的爱情会净化心灵, 滋养人心,能使彼此成为更好的人。这篇小说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
小说第二层主题更为深刻。在认识安娜之前,古罗夫是花花公子,活得浑浑噩噩,没什么精神追求,成天就知道泡女人喝酒闲聊。认识古罗夫之前,安娜是个略微有点傻白甜倾向的美丽少妇,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有一点儿精神追求,但朦朦胧胧的,连自己也说不清到底想要什么。自从两人恋爱后,各自好像一下子都活明白了,知道该朝哪个方向走了。两人分别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活得更有尊严,更像“人”了。前两天看文章,为山本耀司的一句话点赞,那句话是:“‘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除了以上,想再补充一条,就是“很纯粹的东西”也能认识自我。在这篇小说里,正是因为安娜心地纯洁无暇,才会吸引、打动、感染古罗夫,使他重新反思自己前半辈子的人生。原著里,对古罗夫这种反思做了很精细的剖析——“他有两种生活:一种生活是公开的,它是所有需要看看并知道这种生活的人都看见和都知道的,它充满了虚假的真实和虚伪的欺骗,它同他的熟人和朋友们过着的生活一模一样;而另一种生活是在暗中进行的。有许多情况的奇怪(也许是偶然)凑合,所有在他心目中人是重大的、有意思的、不可或缺的东西,所有他真诚地做了而又不欺骗自己的事情,所有构成他生活的核心的事情——所有这一切都是背着他人发生的;所有不诚实的行为,还有他借以隐藏自己来掩蔽真相的外形,比如他在银行工作,他在俱乐部里争论(省略)......所有这一切都是公开进行的。他依据本人的情况判断别人,他不相信他看到的事情,而且他总认为,可能是在秘幕下,每个人都过着他真正的最有意思的生活。每个人的私生活都得靠秘密来维持。所以,也许,多多少少是由于这个缘故,文明人才会十分焦急地谋求对于个人隐私的尊重。”这段话,非常清晰地反映了古罗夫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和感悟。小说快结尾时,古罗夫无意间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心里暗流涌动,这段描写很动人:“他的头发已经开始发白。他甚至感到奇怪,近几年来怎么会老得这么厉害,会变得这么难看。而他双手正在抚摸着的双肩却是暖暖的(安娜的肩膀),它们正在颤动。面对这个生命,这个非常温柔和美好的、但想必也将和他的生命一样开始凋谢和枯萎的生命,他感到怜悯。为什么她如此爱他?在女人心目中,他一直不是本来的他,在他身上她们爱的并不是他本人,是一个由她们的想象创造出来、而她们又在生活中热切寻求的人,所以她们在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时仍然爱他。同他在一起,她们中没有一个人是幸福的。时光在流逝,他同一些女人认识、相好而后又分手,然而他从来没有爱过一次,什么都曾有过,唯独不是爱情。只是到了现在,到了他的头发开始变白的时候,他才爱上了,认真地爱,真正的爱,有生以来第一次。”这段话体现出他思想的深刻转变。
写作技巧上,这篇小说沿袭了契科夫一贯的路子,他爱用抒情、议论和暗示等手法。
一、抒情:借景抒情,渲染气氛是契科夫常用的小说手法。小说第二节中,古罗夫和安娜在岸上眺望大海。契科夫写了很长一段景物描写:远方的教堂,脚下的大海,头顶静静的白云,树叶纹丝不动,蝉鸣不断,大海浪涛喧哗等等。这些描写,都是为了渲染人物压抑苦闷的内心世界,也为后文中人物冲破世俗藩篱,逃离精神枷锁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议论:在契科夫后期的很多小说中,常常可以看到大段大段精彩的富有哲理的议论。这篇小说中,契科夫也借主人公古罗夫观海一幕,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独到看法:“也许,在这种永恒性中,在这种对我们每个人的生与死所持的绝对冷漠态度中,正包藏着一种保证:我们要永恒超度的保证,大地上的生命会不断运行不断完善的保证......实际上,如果想得深一点的话,世上的一切都是十分美好的,除了我们自己在忘却了生活的最好目标和人的尊严时所想所做的事情之外,一切都是十分美好的。”还有,在后文中,古罗夫回到莫斯科恢复了旧日生活,开始对它感到厌烦,他心想:“无用的事情和老生常谈占用了一个人最好的时光、最好的精力,到头来只有一种狭隘平庸的生活,一种荒唐无聊的东西,好像是待在疯人院或者犯人劳动队里似的,想走走不开,想逃逃不脱!”契科夫用他的笔再次猛烈地批判了庸俗生活的价值观。
三、暗示:一直觉得小说是一门暗示的艺术。作者苦心编码,读者烧脑解码,一唱一和,像猜灯谜似的,乐趣无穷。小说中,长柄望远镜这个道具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海滨散步时,安娜不小心把它弄丢了,衬托出她当时纠结迷惘的心态。第二次是剧院看戏时,安娜手里拿着长柄望远镜,说明她已回归了过去那种庸碌无为的旧生活。暗示,也是契科夫最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
《牵小狗的女人》让我不由想起茨威格的著名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两篇小说外形颇像,精神内核却大相径庭。前者是关于爱情救赎心灵的故事,后者是关于爱情与执着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r先生和古罗夫很像,都是风流倜傥,都是花花公子,都有无数艳遇,但两人命运走向截然相反,前者振奋,后者沉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契科夫笔力和境界确实要比茨威格略高那么一点点(当然,这和两篇小说主人公性别设置不同有关,前者从男性视角出发,后者以女性视角为主。两部小说差别还是蛮大的)。
补充说明,我读的这个版本是朱逸森译本。实话实说,他的翻译水平比起汝龙和朱宪生两位要逊色许多,很多地方都译不出契科夫作品的神韵。看他翻译的版本总觉得很不得劲,看着看着,有些句子很突兀,有些句子莫名其妙,译的既不顺也不美,时常会有牙碜的感觉,略不爽。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