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日记25:学会寻找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读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虽然人们都说“班主任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但是,班主任工作却是天底下最繁琐最难做的工作之一。因为班主任不仅要面对几十个性格迥异的孩子,还要想方设法地让他们达成“好好做人、认真学习”的共同目标,更要忙于应付教育局和学校的各种检查和活动……
正因为不堪忍受种种沉重的压力,所以,包括我在内的许多班主任,都会有意无意地通过一些途径和方式,诉说着自己的抱怨和不满。负面情绪不断累积,于是,有一些班主任就自然而然地陷入了长期的焦虑状态,以致于产生了职业倦怠,他们开始丧失教育教学的热情,不愿意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不愿意学习教材钻研教材,不愿意改变观念更新理念……
李镇西老师在谈论“班主任的幸福感”这个问题时,是这样进行总结的:班主任幸福感的缺失是由于厌倦感的滋生,而厌倦感的滋生主要源于两点:远离学生,拒绝变化。远离学生,不是指在物理距离上远离学生,而是指班主任和学生的心灵距离在拉大。本来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但因为感情的隔膜,学生在我们眼前成了物,是分数,是试卷,是学习和考试的机器!“目中无人”的教育,怎么可能会有幸福感?厌倦感焉能不油然而生?拒绝变化,指的是一切都喜欢按经验办事,总是希望以不变应万变,或者说总希望学生适应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学生。学生的变化折射的是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不愿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变化的老师,面对前所未有的教育难题,很容易束手无策。
李镇西老师的这段话中,有一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老师应该要学会适应学生!
我觉得:首先,老师只有学会适应学生,才能体现对学生人格的最大尊重,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人的教育”!当前的中国教育正处于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阶段,时下最为提倡和追求的“生本课堂”,不正是对这种教育理念最好的诠释与解读吗?“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这一个个经常出现在媒体宣传和业务培训上的专属名词,不正是对这种教育理念最好的拓展与延伸吗?
其次,教师只有学会适应学生,才能真正地展现教师高贵的人格魅力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如果一个教师能时时刻刻都把学生装在自己的心里,并能经常通过家访、谈心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就一定可以制定出真实可靠、切实可行的育人计划和方案,也就一定能够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矫正学习习惯,提升学习品质。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在把握学生共性特点的基础上,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牢固树立因材施教的意识,不断提升因材施教的能力,努力实现因材施教的理想。
教育之所以美丽,就在于它每天都充满着悬念。这里的“悬念”,就是我们老师每天所要去面对的教育难题。期待着每一天的“悬念",进而研究和解决不期而遇的“悬念”,并享受解开“悬念”后的喜悦,然后又期待着下一个“悬念”……如此周而复始,这便是教育过程的无穷魅力!
李镇西老师之所以敢坦然地说:“对教育,我从来没有失去过兴趣和幸福感!”就因为他不仅能够很好地对待这些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而且还能够很好地将这些压力转变为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动力。
如果包括我在内的那些班主任,能够少一些埋怨与不满,多一些坦然与释怀;少一些恐惧与逃避,多一些勇敢与担当;少一些随意与敷衍,多一些积极与认真的话,那么,我相信:我们每一个班主任,都能像李镇西老师那样,发掘出和享受到源源不断的兴趣与幸福感!
从今天开始,新的学期就又开始了,就让我们带着憧憬与期盼出发,努力做一个严格要求学生、学会适应学生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