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沛的创作生涯
20岁后,瓦格纳一边作曲,一边到欧洲各地从事指挥活动,生活一直很艰苦。他在维尔茨堡市剧场,演出第一部歌剧《仙女),当时此作品并未受到肯定。在无人赏识之际,他只好替别人的作品编曲,或是抄谱赚钱。他先后在维尔茨堡、马德堡、科尼斯堡等地的歌剧院,担任合唱与乐队指挥。后来他娶了女伶敏娜。1837年,在里加的新剧场担任乐长,才开始进行歌剧《黎恩济》的创作。《黎恩》于1840年完成。1841年《漂泊的荷兰人》亦创作完成。但因无人对它们感兴趣,此二剧一直没有上演的机会,此时的瓦格纳可谓穷困潦倒之极。
事情终于有了转机。1842年,瓦格纳返回德累斯顿,《黎恩济》得以在德累斯顿宫廷剧院上演。演出获得空前成功,瓦格能趁热打铁,将《漂泊的荷兰人》也在同一家剧院上演。瓦格纳的声望扶摇直上,与此同时他获得了德累斯顿皇家歌剧院指挥长的职位,薪水颇为丰厚,不过由于他挥霍无度的恶习,仍四处举债!
1848年2月的法国革命波及到德国,德累斯顿爆发试图推翻旧体制的革命运动。36岁时,瓦格纳参加的这个革命起义失败,由于被政府通缉,只好逃到瑞士,靠写论文为生,但他仍不改话题人物的个性,其风流故事,在瑞士也热闹演出着。流亡十多年,直到49岁时才获得赦免,返回祖国。
1862年瓦格纳获准回国。不久,因崇拜瓦格纳的巴伐利亚年轻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邀请,定居在慕尼黑。这时,他就利用国王慷慨给予的金钱,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此举引起朝臣的反对与民众的反感,最后又被迫离开慕尼黑。
瓦格纳为使自己的歌剧有理想的演出场地,尽管负债累累、贫病交加,仍然到处奔走寻找,终于在路德维希二世的协助下,完成在拜罗伊特兴建歌剧院的心愿。拜罗伊特剧(Bayreuth)在1876年开幕之际,上演的剧码就是瓦格纳花了23年写成的四联乐剧《伲伯龙根的指环》在这部巨作中,瓦格纳确立了所谓的“主导动机”的作曲手法,影响后世创作甚巨。
1877年,他开始创作《帕西发尔》,不过,这部歌剧因病拖延至1882年才完成。瓦格纳一生共写了《罗恩格林》、《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纽伦堡的名歌手》、《尼伯龙根的指环》等11部歌剧,还有9首序曲、1部交响曲、4部钢琴奏鸣曲,以及大量合唱曲、艺术歌曲等,并写了《艺术与革命》、《歌剧与戏剧等几部关于歌剧改革的著作,对德国歌剧的贡献无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