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眉心的那颗子弹中了么?

    如果不是为了太有“目标”的赶路,语文应该是最美的学科,那些年我们被戴上了考试成绩的枷锁,美妙的诗词歌赋变成了一个个数字的代名词。

    毕业多年以后,在学校门口等斑马线的一分钟,听到旁边的学生问同伴,晚上是什么课,记忆像河流一样奔腾而来时,你是否有想起那一首《无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在考公考编时,才读懂《范进中举》可笑高中觉得此人甚是癫狂;

    在寒窗苦读毕业后找工作时,你以为可以像电视节目中的男女主一样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开会,用可观的报酬租一个好房子,丰富自己的生活,成为自己心中的都市丽人。然而生活会告诉我们,“道路是曲折的,前途也是不太光明的”这个时候才算是读懂《孔乙己》;

  谈婚论嫁时,在婚姻家庭与爱的关系里,才对《孔雀东南飞》有新的认知;

    十五六岁的我在地理试卷上写下: “此地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十年后的我审视着下班后的疲惫自己,一颗子弹正中眉心”;

      毕业后,站在讲台上成为一名教师,当我说出那句“学习是给你们自己学的,不是给我学的,才陡然明白我叫不醒他们,就像当年的老师叫不醒曾经的我们一样。也完美诠释了,教育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就像是一个闭环,多年后你有一个瞬间突然意识到什么,那就是子弹命中的瞬间。此时,才是教育的完成”不过花有重开日,人无少年时。

    我特别喜欢一段话;我们不能站在现在高度去批判当年的自己,这不公平,我们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如果能重来一次,以当年的阅历和心理,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那么,不如放过自己和过去的你和解吧 ! 话说,命中你的那颗“子弹”是什么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