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暇之余在家又看了点批判性思维。前面感觉还好,毕竟结合着例子,可能是教科书的原因吧,而后面就比较专业了(看的不会很懂,就没有坚持看完)。不过还是安利大家看一看。
批判性思维,思维方式有两种:海绵式思维/淘金式思维。海绵式思维说的是被动、对于本身井井有条又生动有趣的材料、强调结果。一般的思维过程是通过做笔记、梳理等找出作者的观点。而淘金式思维强调的是:积极互动的过程,同样是阅读,在批注里提醒自己作者提出主张的意图,作者的论述有没有问题,我有没有客观的评价他的说法?我有没有在别人的合理说法上形成自己的结论。前一种思维是基础,这种方式也不陌生,学生阶段用的最多。后者主要是提升,毕竟现在社会上每天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些如鸡汤,有些如毒药。如果我们都海绵式的吸收,大脑会冗乱,不做批判的分别,人生也许都会迷茫。(注:这段文字里有个地方不是很严谨,也是我从书中感触最深的一个地方:什么样的信息称得上鸡汤,什么样的是毒药?我没有说明,但是我们看到这段文字都会有个习惯性的假设:鸡汤对自己有利的,毒药对自己有害的。那么什么是对自己有利的呢......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是一样的吗?信息本身没有任何属性,接收的人的不同理解赋予了它不同的属性。)
所以有时候对话或者描述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去除有歧义的字眼,力求严谨。抽象的不一定是好的,相反直接的话更好的能表明一个事情的好坏。
我记得小学那会儿,数学试卷还会出现迷惑性的话语,对解题没有任何帮助,反而是干扰的字眼。那个时候觉得题目好“贱”。后来上了中学/大学后发现题目变得惜字如金,信息都是为了答案服务的。或许可以解读为引导式思考,但是从长久来看我还是有点想念小学的试卷。现实生活中展现最多的也是如此。
最后摘录一点批判思维有哪些好处:
1.追求更好的结论/看法/作出更好的决定
2.积极形成自己的结论。
3.兼听博览,好奇心。
4.通情达理。
5.谦恭(开放)的心态。
6.让人觉得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