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是个行动迟缓的、慢热的人,但是即使这样,也总有顿悟的一天。
一个好的观念和方法,对于我来说,是需要时间的积淀,某一年某一天听到或者看到的时候播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然后可能会埋在地下几个月,一年,甚至几年,但是,在某个契机之下,一下子就会实施或者践行这个观念和方法,然后就发现并深刻体会到其中的好处,然后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我回顾了了一下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很多很多的行动都遵循着这个规律。
比如说,我在2010年时就读到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其中重点推荐的时间记录法:事件-时间记录日志,但是我一直没有做,直到2016年加入了他创办的“新生大学”才开始记录日志,记录时间,然后一直持续至今,给我带来了无数的好处和收获,我知道这一好习惯必将持续终身。
比如说,很早很早之前就听说过“印象笔记”很好用,但是一直没有采取行动,直到有一天看到万维钢老师在“得到”专栏《精英日课》里大力推荐,列举使用“印象笔记”的各种好处,并详细解释了应用“印象笔记”的具体方法,我才心动,开始下载并购买高级用户,一直使用至今,并将一直利用下去。
比如说,之前一直告诫自己要认真撰写科研论文,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隔了很久才会在外在的压力下集中几天写出一篇。后来看了一本书How to Write a Lot,这个作者教人怎么写出很多的科研论文,这本书从头到尾,作者只强调一个方法: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无论如何、雷打不动只能做写论文有关的事,如看理论书籍,记笔记,整理资料,设计问卷调查,写申报书,写论文…….总之,在这规定的半天或者两个小时内,就只能做和科研论文有关的事。于是我就真的开始实施这个方法,结果真的写出了不少篇论文(虽然质量非常一般,但是确实write a lot)。所以,我现在也规定自己每周的某个下午或者上午必须写论文。而这个习惯也必将一直延续下去。
再比如说,很多人都在说日更的好处,我也听过无数遍,但是,我自己直到2018年10月份才真正开始,发现好处真的很多,因为这回逼迫着自己做很多以前不敢尝试的、没想过尝试的,或者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再比如说,英语教学工作方面,之前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和我说过,要放松自己,不要高高在上,不要总是端着,但是由于我自己的性格因素:比较害羞、内向,对自己不够自信,害怕犯错等,一直也没有能够做到,上课知识量很大,但是个性化内容较少,几乎不会和学生谈及我个人的想法和观点。但是,这两年渐渐地改变了很多,尝试了很多很多新的活动,课堂上分享了很多英语知识、英语学习的方法、故事、事例等。
其实,我自己当初学习英语水平也非常一般,初中和高中都是很普通的,到了大学时才发觉自己还不错,于是就更加认真、积极、主动地学习,参加各种考试,通过,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然后工作之后也一路学习,从未停止过脚步。
当我梳理我过去的这些经历时,我对自己更有信心了,我知道我不是那种雷厉风行、速度很快的人,但是我很有韧性,愿意几年如一日地做下去,因此也能取得一点成绩。而且,哪怕暂时没有行动,但是很多绝妙的想法就像一颗种子一样埋藏在土里,可能几年都没有任何动静,但是一旦破土而出,就会蓬勃生长。
我想到了一种竹子,长了4年仅仅长了3厘米,但是到了第5年,就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仅仅用了6周,就长到了15米!
我一直以这个故事来激励自己,成长慢一点没关系,但是一定要一直积蓄力量,不要停止学习,永远努力向上。
我会踏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生活、工作和育儿方面不断地用心、用脑,不断地精进。
我也在不断地反思,争取让种子埋藏的时间尽量缩短,毕竟自己现在不年轻了,时不我待,要胆子大一点,脸皮厚一点,多多采取行动,然后不不断思考、总结、调整、优化、再行动。
其实,梳理这些经历,也让我对于孩子、对于学生有了更多的信心。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有进取之心的,有的人暂时可能比较沉寂或者默默无声,或者沉迷游戏或者小说或者电视剧,或可称之为堕落,但是,一旦他或她想要努力的时候,那种力量其实很大的,所以千万不要小瞧任何人的现在,不要“三岁看老”,不要以现在判定他们的未来,不要恨铁不成钢,而要有充分的耐心,不停地以言语鼓励他们,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引导他们,以自己的长期持续行动和成效为榜样,让孩子和学生的那颗向上的种子尽早破土而出,然后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