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孤独在人群中》:万物自然生长,万物皆可成诗


“我相信,在一个村庄一件事物上,我能感知生命和世界的全部意义”


读刘亮程先生的散文,细腻鲜活,生动有趣。


他总是能将现实扩散开去,所有的意象描写都能带领读者走进他的世界,感受他的感受。

或许是因这种对事物的敏感和灵性,所以我相信刘亮程先生的确是在一个村庄一件事物上,就能感知生命和世界的全部意义的。

出生在新疆沙湾县的一个小村庄里的刘亮程先生,以其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和《风中的院门》获得“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的美誉。多篇文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获鲁迅文学奖、花城文学奖、冯牧文学奖等奖项。

在这本《我的孤独在人群中》的散文集里,刘亮程先生依然用他细腻柔美的文字,将事物书写有灵。


在章节《我五岁的早晨》里他这样写道:

“我是被村庄里的开门声唤醒的。这座沉睡的村庄,可能只有一个早晨,剩下的全是被别人过掉的夜晚和黄昏。”

“梦把天空顶高,把大地变得更辽远。”

“风给孩子开门,月亮和星星,给孩子撑着灯。”

“当最后一个村庄消失在身后,路不知不觉不见了,荒野一望无际,天也空荡荡的,只有西边天际悬着一块云,人们不知道该往哪去,像突然掉进一个梦里,声音被荒野吸去,”

“人们在虚士庄喜欢上的第一个东西是风。风让人懂得好多道理。比如,秋天丢掉的东西春天会找到。……人们说一个地方有多远,会说,有一场风那么远。”

在章节《村庄的劲》里他这样写道:


“一个村庄要是乏掉了,好些年缓不过来。首先庄稼没劲长了,因为鸡没劲叫鸣,就叫不醒人,一觉睡到半晌午。草狂长,把庄稼吃掉。人醒来也没用,无精打采,影子皱巴巴拖在地上。人连自己的影子都拖不展。牛拉空车也大喘粗气。一头一头的牛陷在多年前的一个泥潭。”

“过去是一座越积越高,最后无论我们费多大劲都无法翻过的大山。我们在未来遇见的,全是自己的过去。它最终挡住我们。”

在章节《野地上的麦子》里他这样写道:

“心地才是最远的荒地,很少有人一辈子种好它。”

读先生的文章,会让人感到人与自然是那样的融洽,人的命运与自然的存在是分不开的。会感到“身边小事皆可入文,村中动静皆可成诗”。

万物自然生长,万物皆可成诗。有时孤独虽在人群中,但热爱也在包含人群的万事万物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