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院士曾说过:“世界上有一种圣洁的职业是护理,人群中有一群美好的人是护士。护理之重要,之实用,之神圣,之专业,无以复加。人之诞生,人之辞世,常托于护士之手,人生中羸弱而需人扶助时,施以专业性援手者,又是护士。护士,是人类中之至善者,若论诸职业中是于人类有助益类,护士是矣。”
总医院四肢骨科一区的十九名护士,就是这样一群可敬可爱,乐于奉献的白衣天使。五月伊始,当人们还沉浸在劳动节的悠闲里,总医院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却正投身在繁忙的救死扶伤工作中。假期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求,按部就班的正常工作是每个假期的常态。5月 3日晚,郑州需要再次支援的任务,来的突然又紧迫,晚七点通知,八点半集合。疫情就是命令,正在值夜班的闫梦欣和付秋霞老师第一时间报了名,立即喊来了其他护士接班,来不及收拾行李,就匆匆赶去集合点。年逾半百的护士长陈少华主动请缨,她原本到六月份就该退休了,可以清闲下来了,但仍然不辞辛苦选择援郑。
刚就职不满一年的张鑫鑫更是不甘落后,就这样四肢骨科一区的“临时援郑小组”很快成立了,带着殷殷嘱托和希望,投入到支援郑州的任务中。 在郑州辛苦了多日,任务刚结束,平顶山市的疫情接踵而至,她们没有休息,毅然投身到新的采集核酸任务中,在新华区的各个封控小区辗转,其中胜利花苑和乐福小区有九十多栋楼,三千多的住户,这两个旧小区没有电梯,每天天不亮她们就起床准备,开始一天的入户采集工作,一天下来,脱去防护服,每个人都是汗流浃背。舍小家为大家,同风雨共进退,她们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无论刮风下雨,无论炎热寒凉,只要人民有需要,就能看到大白的身影。居民们赠送的一面面锦旗、小朋友的一幅幅画作是对她们的认可和赞扬,是属于她们的荣誉,也是她们值得拥有的骄傲,那是汗水和付出浇筑的馈赠!
有人在外抵挡风雨,也有人在家坚守付出,科室在开展日常工作的同时,做好疫情防控是重中之重。留守在科室的新任护士长严晓慧心中时刻绷紧弦,不敢有任何疏忽。5月10日晚7点,医院通知静态管理,当时尚在医院的她得知消息未觉惊慌,坦然相信医院的决定,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立即开始安排工作,安排人员。科里有两个临近预产期的孕妇,有身体不好、需长期服药的杜丽丽,有最年长的焦芳老师,还有刚过哺乳期的新手妈妈,大家曾自嘲是“老弱病孕”组合。但就是这样的团队,在关键时刻,一句句:“我愿意去,我可以去”的留言,让严晓慧红了眼眶。疫情无情人人有情,关键时刻,这群白衣天使愿意挺身而出。当晚,孙晓娟和张蓓蕾护士接到电话,二话没说,简单收拾生活用品,就来到科里。根据科室工作需要,安排了相对而言家里牵挂少、身体素质好的六个护士,驻扎科室。原本通知的两天时间,延长至五天,这六个护士没日没夜连轴转,承包了全科室所有的护理工作量,照顾患者的日常饮食起居。除做好一日三餐的统计和发放工作,还要及时提供生活用品,解决患者问题,经常巡视病房,安抚病人情绪和心理,保证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印象最深的就是住在四肢骨科一区24床的张大爷,从开始住院就忧心忡忡,原来他家情况特殊,家里有位92岁高龄却双目失明的老父亲,离不开人照顾,刚住上院的第二天,因为疫情,小区就禁止出入了,张大爷只能独自一人在医院。虽没有家属陪伴,但治疗不能中断,2022年5月12日,护士节这天,主任和医生给张大爷做了右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几名值班护士轮流看护,保证安全。每天吃饭的时候,护士会把饭菜安顿好,看着张大爷吃完饭才放心。每天巡视病房都会嘘寒问暖,看看大爷的暖瓶里有没有水,及时帮大爷倒水、打水,问问大爷需不需要大小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优质服务内涵。经过几天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术后的张大爷精神好多了,也可以扶着拐下床了,张大爷跟老伴和儿子打电话,感动的说:“等疫情过去了,你们一定要来好好感谢这些医生和护士们,每天都是他们在照顾我,都不知道咋感谢她们才好!”大爷,您不用客气,照顾患者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让患者满意,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在总医院,四肢骨科一区护理姐妹们只是众多护理团队的缩影,默默坚守和无私付出是总医院各个护理团队的共同写照,像这样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护理人还有很多,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或是母亲,但却从未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她们在家陪伴孩子,俯身教诲,似春雨润物般潜移默化;她们出门努力工作,仰头追梦,似星辰大海般璀璨壮美!正因为许许多多像这些护士一样的人的坚守和奉献,鹰城得以阴霾散去,云开见日,恢复一如既往的美好与平和。
展望未来,喜迎二十大,穿越世纪风云,我们新时代女性一直笃行不怠,奋发向上,不忘初心,永跟党走,不怕付出和奉献,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留下属于巾帼的印记。任何时候都可以相信中国女性,平凡而伟大,承载着生生不息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