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监见卫鞅
卫鞅与秦孝公最难得的是君臣相知
景监见卫鞅说明了两句话。
第一句话,谋定而后动。启耕大典,君子做事要顺应时势,因为在古时候,冬天要窝冬,万物蛰伏,这个时候是不适合进行变革的。
第二句话,君臣相知最难得。秦孝公与卫鞅之间的相知可以用另外两个字形容,“信任”。
三月初三,秦孝公举行完一年一度例行的启耕大典,笑着对参加大典的朝臣们道:“明日朝会,议定今岁大计,诸卿各做准备。”这也是每年启耕大典后的第一次隆重朝会,官员们称为“春朝”,是朝臣们特别看重的年首朝会。
这天晚上,景监来到了客卿卫鞅的小院落。见景监来到,微微一笑:“久违之客,必有大信,是么?”
卫鞅大笑:“好!又一个启耕大典。”
景监笑道:“鞅兄,一冬的蜗居觉得冷清吗?”
卫鞅:“君上谋篇布局,卫鞅枕戈待旦,谁也不会冷清。”
景监感慨:“知君上者,唯鞅啊。”
卫鞅却笑道:“不如说,知卫鞅者,君上也!”
景监道:“前日小朝会君上已经把人事大局铺排好了,我们也跟着做了一番戏。这是新官册,看看。君上有意模糊变法态势,是在最大限度上减少阻力,真是难为他了。君上说变法日期推迟对我们有利。”
卫鞅:“请转告君上,卫鞅腹稿已成,只待春日一雷。”
惕厉奋发的秦孝公与大鹏展翅的卫鞅从相遇到相知到相离都诠释着青山之于松柏、松柏之于青山的意义。为了求天下之贤更直白的说是为了求得与商鞅相遇,秦孝公不惜背上数典忘祖的罪名,在求贤令中痛陈先帝之过并承诺与天下“松柏”共享江山之美。
商鞅经过三轮考验终于确定自己要找的那座青山便是秦孝公。可以说秦孝公与商鞅真正意义上的相遇颇费周折,而正是这样的相遇才流传着三天三夜的卧席长谈的佳话。
秦孝公终极一生都在为商鞅的变法做安前幕后的工作,始终如一的支持变法,不顾一切为变法图强披肝沥胆,对于一切反对势力,秦孝公置若茫闻,与卫鞅并肩作战变法强秦,二十年的苍桑巨变,终于让秦国由弱小贫困的蛮夷之族变成了一个国富民强一方霸主之国,将那土地贫脊之地,变成了资源辽阔的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