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小微企业很难从银行拿到贷款。实际上,银行也很希望将作为银行的资产以及主要营收来源的贷款业务,惠及到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谁不愿意多挣钱呢?抛却之前宏观紧缩的货币政策影响,小微企业仍然是银行乐见其成的潜在客户。但在现实中,小微企业往往止步于银行严格的贷前调查以及审批环节。
通常,小微企业是以个人或家庭方式组织。为了逃避25%的所得税,通常有两套账,很容易灵活的在会计上修改账目,以及篡改或利用虚假发票平账,将当年利润做成零。银行在查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时候,就会很恼火,质疑其还款能力。N年如一日亏损或豪无利润的企业,即使拿到贷款,拿什么来还款呢?
表面上看,小微企业作茧自缚,利用账目来规避缴税,也因此失去贷款的资格。但是从整个大环境来看,我们不成熟的市场机制和不成熟的信用机制,给了小微企业
套利的空间。我们这里不考虑税收制度是否合理的问题,也不质疑中国式的记账方式。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我们看看,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和小微企业,以及围观者,会做什么。
首先,银行显然对小微企业的做法了然于心,但是审批环节不可少,于是,银行有些创新的举措。比如包头银行,针对小微企业贷款审查的查“三表”:水表,电表,税表,从多种途径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贴近实情,方便了小微企业。在现实面前,银行,也不得不低下了曾经巨大高贵的头颅。
其次,看看如今互联网金融遍地开花的P2P,极大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贷款门槛,也给社会闲散资金另一个出口。其中的风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去年风生水起的金电联行,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提供给企业一套完整的物流体系,记录此前三至五年的历史流水,将整套方案与银行的审贷流程结合,极大简化了银行的贷前审查。民生银行就曾试水这一方案。阿里巴巴的小额贷也是这种性质。
北京的塞车相当严重,但是从来没有哪一次塞车是永远不能解决的,最后,大家都是各走各的阳关道。人的趋利避害的本能,帮助我们一次次逢凶化吉。问题与变化,永远存在。头疼了,遇到麻烦了,痛不欲生,没有关系,山高水远,来日方长,最后一定有办法。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mybluejour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