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回顾课程,看到一篇主题为:你真的没有机会吗?刚开始竟然对这个主题完全无印象,我竟然漏掉了一篇吗?再次读过后发现,早在一个月前我曾经认真阅读过并录音在喜马拉雅发布。
瞬间有点恐惧,仅仅凭认真阅读,不做深入思考总结,我竟然可以在一个月后把这个知识点忘的一干二净。那之前浅阅读了那么多书,现在看来很多都已经在脑子里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什么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什么你现在的样子里藏着你读过的书。都忘的一干二净了还有什么好影响的。
所有你读过的,觉得好的书都要通读,通读是什么意思?要读的通读的懂,合上书本你能自己复述出个框架来,知道哪些点可以用在工作或者生活里,并且深入思考应该怎么用。输出是重要的过程,也是让自己不舒服的过程,因为要调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
人都是有惰性的,所以一开始很难,有不舒服。但是因为我们又懂得了很多方法论:比如耐心是时间投资中很重要的一点,比如注意力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比如元认知能力的启用能让我们更好的看清自己的情绪并加以管理。而你也笃信了未来某些一定会发生的事情而规划当下。这些不舒服的改变在你来说就是必要的。是可执行的。是刚需。
每天都记得给自己刺激,用我所了解的这些方法论,不断在大脑里过电影,用笃信的方法论活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