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很久,不知怎么,对于苏州的印象似乎是模糊的,而于江南水乡却心中早有勾画。
然而,等到这二者交融的时候,才有了蓦然回首,灯火阑珊的感受。渐而发现,从踏上苏州的那一刻起,哦,便置身于江南了。
周庄
南方水乡的大宅,青砖黑瓦,白墙高起,很素净。古老的壁檐缝隙里长出细而疏的藤和瓦松,忧郁而坚韧。宅子里,多为一排排木构的房间,相连。墙壁、地板、门、窗子,被梅雨和霉湿侵蚀成暗黄色。屋子里,光线隐晦幽暗,光成缕状,不明亮的温和。屋檐下,有燕子筑巢,不时有黑影低飞而过。透过窗子,放置的竹竿晾晒各式家常衣服,各种颜色混合得相得益彰,招人喜欢。
探寻深巷,去了商业街道的热闹,真正的南方的生活才得以呈现。青苔石板,虽湿漉却不必要有滑倒的担心,做饭的灶台大多紧挨门旁,放一堆木柴或者稻草,加之置菜的篮子,油米酱醋茶,俨然一副家的生活日常模样。
也有一些住宅,被占据公用,里面住满了各式的家庭,公用厨房厕所。房子住的小,密集程度高,所有家庭拥挤在同一公共空间里共存,洗衣做饭,刷马桶,夫妻吵架,小孩哭闹,想必都是能听得见看的到的。每一家的喜怒哀乐,也都不再是秘密。
生活虽然简易平淡,但南方人家的喜庆与安乐,在他们的日子里愈发地散发出丰饶的热气。
流水与小桥,这个被无数文人墨客写过的题材,也有了真切的画面感。桥窄而流畅,拱得高度与曲度是自然高而大的,桥的名字也各异,伴随着传说或是历史的故事。水流缓慢,纵横穿梭,家家户户水边栖住,打开后门,取石级而下。在水中淘米洗菜洗衣的情景,至今仍然是可见的。空气中,充满着水草浮游的清淡腥味,船只往来,人声鼎沸,伴随着船娘糯而甜的歌渐而远了……
商业街的样子亦是记得不清了,大概是看得太多,缺失了敏感的神经。要记住,只能靠味蕾的记忆了。小商铺,一个一个铺面紧密排列,特产店、刺绣铺、小吃街、理发店、珠宝店……注意到卖糕团的店,相对于卖油条烧饼铺子的热火朝天来说,相对悠闲一些,各式传统制作的点心已制作完成,等着出售即可。虽无法观摩现制的过程,艾草青团、金团、芡实糕吃到嘴里,散发出一种清凉糯实的气息,无烟火气,心中自然是不免的欢喜。
沉醉。
三山岛
清晨,微亮,鸡鸣犬吠。
满心感动地看到江南日落后,想着见日出的心也是按捺不住了。
待天蒙亮,察觉到阴天,明白日出估计是不能看了,却不失落,想着,漫无目的地走走也不失为好情调。
住的山庄隐隐于市,路上,静谧得很,无人打扰,心情自然是很好。橘树点缀了整片岛,野生的橘树青黄相间,果子不大,却也甘甜。家养的橘树,正是好时节,桔得发红,垂坠着,掉落着,与树下那一群欢快的鸡鸭相互打着趣儿,也许在讨论谁滋养了谁的哲学吧。初冬,木也凋落得惨淡,不时飞过的鸟儿却好像毫不在意,依旧嬉戏,作它们的秋千荡而来去。水中的小鸭子,一只,看似孤独,却仿佛也能独自玩的起劲尽兴。
爱热闹,但一个人的走走停停,才会让我感到舒服畅快。步于木桥,把背靠在栅栏上,慢慢地仰下去仰下去,头发在风中飘飞,眼睛开始眩晕,看无痕的天,看摇落的叶。不觉得孤独,只觉得美。
在被填塞掉的河流之上,是建立起的小集市,买着时令水果和太湖大蟹,清晨人还不多,可一到午后便是人挤人闹哄哄的集中地了。
村民们,大多生于厮,长于厮,卖着种的瓜果,经营着自家的农家乐,过得简单有梦想。交谈言语间,给人一种格外厚实的世俗欢喜的劲头。他们智慧地故意疏忽生活底处所有的阴影层面,也不惧命运的流离。是十分坚韧的生命态度。
简单。
去了苏州两次,都很动心。还会去很多次。还有想去看的地方,在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