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位于横膈之上,两肺间而偏左,为生命的核心。
它主要负责提供压力,泵出血液,将血液输送给全身的各个器官,以滋养全身。
据统计,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病率越来越高,人数已经超过54万,相当于每天约1500人,因心脏性猝死而离世。
所以保护心脏健康,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心脏的好坏呢?
不论男女,身体出现3种变化,是心脏不好,三件事再难也要坚持!
1、少尿、浮肿
很多人,在出现少尿,或者下肢浮肿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肾脏出现了问题。
但是要知道,除了肾脏,心脏功能受损,也会导致肾脏血流不足,或体静脉压力过高,进而出现少尿,及下肢浮肿等情况。
所以,一旦出现这类情况,也要注意心脏健康,不可忽视。
2、舌底青筋,舌头发红
心开窍于舌,一旦心脏不好,首先会反映在舌头上。
如果舌底部,出现青筋溢出,并且伴有心慌、气短、失眠多梦、心前区刺痛等,则说明血脉淤阻,可能有心血管疾病,切莫忽视。
若舌头发红,伴有心烦、心慌、早搏、心动过速等,则心阴不足。
所以,生活中,要留心观察自己的舌头,一旦发现异常,及早就医检查。
3、耳垂褶皱
耳垂上出现斜45度的褶皱,这在医学上叫做“耳褶心征”,是心血管疾病的表现。
因为人体的耳垂很敏感,当身体发生供血不足时,就会引起耳朵上的血管断裂,形成褶皱。
研究显示,这类人群患上冠心病的概率要比常人高出8倍!
要想心脏健康,三件事再难也要坚持!
一、戒恶习
1、熬夜
经常熬夜,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脏自然的节律,会被打破,容易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早搏、甚至是短阵室速,也就引起心脏不舒服。
另外,长时间熬夜,休息少,过度劳累,也是诱发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2、激动
当一个人的情绪过于激动时,心跳会急剧加快,血压骤升,耗氧量倍增,会增加心脏血流负担,从而诱发心脏病。
对冠心病者,情绪激动易导致旧病复发,增加猝死的可能。
3、口重
很多人,喜欢吃重口味的食物,如果心脏不好,那么一定要戒掉。
重口味的食物,不仅高油、高脂肪,还含有大量的盐,而盐会引起钠摄入过多,导致高血压,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二、补营养
1、omega-3脂肪酸
omega-3脂肪酸,属于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好”脂肪之一,有助于心血管健康,保护心脏,降低心脏病、抑郁症、痴呆症和关节炎的风险。
来源:有机苏子油、三文鱼、金枪鱼等。
美国心脏协会,推荐心脏病者,每日摄入1克omega-3。如果,曾经发生过心肌梗塞,那么按处方剂量摄入omega-3,有助于保护心脏。
一些研究表明,心肌梗塞幸存者,提高身体omega-3水平,心肌梗塞复发的几率更低,心脏病死亡人数更少。
很多实验得出omega-3脂肪酸,具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蛋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从而可以降三高,预防心血管疾病。
生活中,有机苏子油是omega-3脂肪酸不错的来源,每天5ml,即可满足人体对omega-3脂肪酸的需求,可以凉拌、煲汤、拌酸奶,油淋菜,做调和油,都是不错的选择。
2、坚果
研究显示,坚果这类食物,具有降低心脏病风险的功效,包括降低有害的血脂,并清除清理坏胆固醇,有助于保护心脏。
来源:杏仁、腰果、榛子、核桃、松子、板栗等等。
注意:吃坚果要适量,每日25g左右。
3、粗粮
粗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以及B族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促进肠胃的消化吸收,还可以降低机体中“坏”的胆固醇,升高机体中“好”的胆固醇;
从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预防心脏疾病的危险。
粗粮代表:玉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等。
三、小运动
1、敲手臂
在人体的手臂内侧,是心包经所经之处。
经常敲打的话,可增加心脏供血,有助心脏健康。
手握空拳,沿对侧心包经的路径,从中指尖向上,沿途敲打,内关、极泉等穴。
2、上下蹲
经常上下蹲起,相当于为血液循环,增加了一股动力,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
3、养心穴
通里穴:在小指一侧的腕横纹向上1横指处;
作用:能够改善心痛疲劳,有舒心安神的作用。
频率:每日捏拿此穴3-5次,每次36下即可。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