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话常说:“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生活的磋磨,可以塑造一个人强大的内心。
在人生路上,痛苦和逆境也是一种成全。
2.罗曼·罗兰说过:
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面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
芸芸众生,谁不是在苦苦煎熬?
3.《鬼谷子》有言: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藏器于身方可待时而动,游刃有余。
4.司马懿有言:智者务其实,愚者争其名。
不当头、不争名、韬光养晦,是司马懿的处世之道。
5.稻盛和夫说:“你心中的‘想法’,决定了你的人生走向。”
生活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坏。
6.林语堂曾说,幸福人生,无非四件事:
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这种寻常的幸福事情,在当下显得弥足珍贵,很多人却不懂得珍惜。
7.曾国藩说:“富不俭用,贫时悔。”
钱到用时方恨少,生活富足时不懂得节俭,贫困时一定会后悔。
8.古人有言:
“事不做尽,话不说尽,福不享尽。凡事在不尽处,意味最长。”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万物皆有度,懂得收敛,才能无往而不利。
凡事留有余地,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9.《待人五法》中讲:
“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
每个人说话的习惯,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愿我们都能谨言慎行。
10.俗话说:“生气忍三刻,凡事等三天。”
做事有三忌:落井下石,穷追猛打,欺善怕恶。
11.曾国藩曾说:
“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婢,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
12.曾国藩在家书中教育儿女:
“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可以成大气。
若沾福贵习气,则难望有成。常守俭朴之风,为惜福之道也。”
13.有人道:“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势不用尽有余力,福不享尽有余德。”
14.正如周国平所说: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生命,是一场修行。
心平气和的去感受时光清浅,豁达从容的去体验岁月静好,就足矣。
人活一辈子,看得开、放得下,睡得安稳、过得自在,便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