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庐山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着苏轼一首诗,我对庐山充满了好奇。

    这次,趁着"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天气,朋友即兴邀我去爬庐山。我激动不已,一路上欢呼雀跃。

    第一次去庐山,没有提前规划路线,还未到庐山就已经有点迷路了。快到庐山市时,马路旁边零零散散的有人在招手,我以为她们是要坐车呢,经朋友一说才知道她们是半路拉客的。我不赞成她们这种在大马路上强颜欢笑,招揽顾客的行为,很不文明但大概也是为了生计吧!

  庐山真的很大,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庐山有几个门,貌似也没有考虑这些。我们一路顺着高德地图导航到庐山北门又几经波折到了庐山南门,买了"三叠泉景区"的门票便踏上了登山之旅。

  初次爬庐山不懂行情,坐旅游观光车去的,坐了大约一刻钟左右就要靠脚力咯。听导游介绍,想到达山顶得跨过五座石桥……

    我站在庐山脚下,心里大喊∶心心念念的庐山,我来了。我仰视、惊叹庐山的雄伟险峻,兴奋之情不能自已,目之所及皆是绿水青山。我恨不得立马飞到山顶,站在高山之巅,眺望这一切。

    想到这里,我不由得的加快了脚步。朋友劝我别走太快,要留点体力给后面的路。许是太久没运动了,走了一会便有点喘气。望了一眼看不到尽头的石阶,真的有点担心。

    天气虽然是阴天,游客可不少呢。窄窄的石阶远远望去,浩浩汤汤,好像一条五颜六色的长龙在游走。远山,烟雾缭绕,给山们增添了一条带仙气的神秘纱衣,让人不禁想起儿时一副对联——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一路上走走停停,不少游客都驻足合影。有的游客体力不支或是想体验坐轿椅的感觉,就雇请人力车夫,即两个车夫用轿椅将其抬着,貌似五百多元一次。

  听,不远处宏大的隆隆声在山里回荡,那是瀑布的声音。人们纷纷抖擞精神,前往瀑布。诗仙李白也曾仰观过瀑布,还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也被瀑布奇景惊呆了,虽没有李太白写的那样夸张,却也足以震撼人心了。瀑布,远观像一条白玉带在习风中飘舞;近观恰似琼浆玉液自上而下倾泻下来。走进瀑布,用心感受,还能体会到扑面而来的水汽,十分清爽。

    登庐山真的像王老师说的那样——流汗,被风吹干;再流汗,再被风干。反反复复三次才行,却也不感冒。走到半山腰时,真的是很累,脚跟灌了铅似的,抬不动,不想爬,但还是坚持着,因为不想半途而废。

    就这样我们相互扶持,边走边歇,向着那高山之巅进发。山上也有许多小户人家,正所谓"白云深处有人来",不过他们都是商家,我是向来不愿在景区买东西的。

  近了,近了,我们快到山顶了。我很想体验一下"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爬上庐山之巅,回头眺望走过的路,好长好长,若隐若现,却也走完了。远处的山似乎也小了,我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欢喜。

  北宋杨万里说∶"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我以为下山很轻松,也值得当心?瞧,地上湿漉漉的,一不小心就差点摔跤了,还好朋友扶了我一把。看着如此陡峭的石阶,有点心慌,生怕一不小心就像树上的松果直挺挺的滚下去了。下山时腿不时发抖,竟有点不听使唤呢!我也歇了好几处,不过下山确实快多了。下山的路上并没有看到多少人,趁着没人注意,我鼓起勇气冲庐山大喊∶庐山,我来啦……

  这次庐山之旅给我的经验就是,去陌生的地方要提前规划好路线;多爬爬山还是不错的嘛。在此,也感谢朋友的相伴!

  北宋王安石曾经游褒禅山,并写了《游褒禅山记》。他感叹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这是王安石游褒禅山所得,我没有他那才情,写不出这么好的散文。与王安石所说的那几种人相比,此次庐山之旅,我"有志与力,而不随以怠"且准备了雨伞和干粮。"勤带雨伞,饱带干粮"准是没错的。故此次游庐山,吾可以无悔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游褒禅山记 顾明哲 南京六年级 晴日,登褒禅山,山岩陡峭,石阶...
    乐仁智l让文字在山水间跳舞阅读 2,792评论 0 3
  • 艳阳高照,踏车而行,虽人群拥挤,燠热难耐,当踏上动车和谐,一切烦恼嘈杂都渐渐隐去。四君携手,轻车快行。 或许,此次...
    执笔添素颜阅读 1,021评论 2 4
  • 与湖北周边的大山不同,庐山除了近代被许多名人当做避暑圣地以外,还是有很多历史文化底蕴的。 众多咏叹庐山...
    木子豆豆阅读 351评论 1 1
  • 戊戌年二月廿二,阴郁多雾,应友人之邀结伴游于庐山。一路车马颠簸,从北门入,信步闲游,恍惚半日而不知吾身何处。 ...
    瑾檀yuying阅读 1,452评论 34 49
  • 从山脚下的南大门进入,汽车沿着盘山公路,经过四百多个急转弯,历时近一个小时,终于到达山顶的牯岭镇。 一下...
    木子豆豆阅读 20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