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参加了北大心理学博士韩菁关于 “心理调试与压力管理”的公益心理健康讲座,老师博学机智,紧张的话题讲得轻松愉快。
讲课过程中有一环节是现场人员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填写《抑郁自评量表》,老师根据填写结果进行现场统计。
全场100多人,只有不到10%的人心理非常健康,除少部分未参与人员,其余均可被诊断为抑郁症患者,当然我也是其中之一。
今年更换了新工作感觉压力增大,但仍然坚持早起打卡,睡前读书,自我感觉正能量满满,一副我是女汉子我怕谁的模样。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谈起某人时突然记不起名字,甚至提笔忘字的情形。
前些天下班后发现没带手机,又爬楼返回办公室到处翻找,猛然感觉手机竟然在牛仔裤的口袋里,真是应验了那句老话“骑驴找驴”,还自我解嘲“需要吃点核桃补补脑了。”
原来是抑郁了……
说起抑郁症,最深刻的记忆是2003年香港歌手张国荣从香港文华酒店24层纵身跳下。崔永元曾在《艺术人生》的访谈中坦承,“我得的是抑郁症,而且是很严重的抑郁症,重度。”
2016年,有人在微博发文“微笑抑郁带走乔任梁 望好走”。 都说娱乐圈是抑郁症的重灾区,因为他们是名人,一举一动受到大家的关注,对于我们普通人,它加更隐蔽,伤害却也更大。
世界卫生组织的年度报告显示,抑郁症目前已位居世界十大疾病之第四,预计到2020年将跃至第二,紧随于心肌梗死之后,排在癌症之前。
我国抑郁症患病率为 4.2%,患者人数超过5400万人,但我国抑郁症识别率和治疗率较低,仅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药物治疗。
于丹老师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每天拼命地工作挣钱,白天忙起来的时候觉得很充实,可是晚上下班一回到家就觉得心里空空荡荡的,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他怕自己再这样下去会得抑郁症。
于是,他就去问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对他说:“在剧院里每天都会有全城最有名的幽默大师的表演,你去看个一星期或两星期再来找我。”
这个时候他沉默的低下了头,很久才抬起头来,眼里满是泪水,他说:“我就是那个幽默大师。”
当我们用微笑来隐藏低落的情绪时,不再是一种表达自己内心喜悦的自然流露,而是逐渐变成了对内心悲伤的掩饰和证明,是一种内心的防御机制。
我们熟悉的英国喜剧明星“憨豆先生”,在幕前尽其所能的搞笑、耍宝、笑脸示人,但在舞台之后,曾因抑郁症入院治疗。
这是一个精神需求被持续压抑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被负面情绪困扰。当我们无法正当地处理外界压力,又不愿意倾诉、更不愿意放弃“尊严”“面子”,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尤其是外表光鲜亮丽、内心焦虑无比的职业白领,如果在工作当中会感觉注意力下降了,记忆力不好了,做决策的时候犹豫不决的时候,就要考虑下是否是抑郁了。
有专家把抑郁症形容为“精神的感冒”,这个比喻很形象地告诉大家,抑郁症可以治疗,而且可控,只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讳疾忌医。
课上老师曾开玩笑的说:“来我们医院治疗的人很少是自己来的,都是被别人送进来的。来到这里后生活安排有规律,没有压力没有竞争,阳光温暖,岁月静好,住上一段时间你就会舍不得走了。”
抑郁症真的离我们很近,可能我们一生中的某个阶段,或多或少都将去经历,也许是我们自己,也许是我们的亲人或朋友。
如果你也抑郁了,不用紧张,也许你对面也是一个抑郁症患者。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长期地、好好地和它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