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句教

王阳明曾提出过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之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良知就是天赋,是我们生来的一种可能性。

我们该如何理解孟子讲的良知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拥有良知,良能的,因此我们每个人也是都有仁与义的,良知这个东西你不用去思考,不用去做过多的事情你就能拥有它,而这个就在哲学里面叫做直观,而良知他就是道德的直观。

比如说我们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经常说有的人天生就会画画,天生唱歌就很好听,但其实画画这种能力不是你生而具有就有的这只是一个可能性,可能你有画画的天赋,但是你需要后天再激发出画画的能力,不断的努力才能画得很好,而孟子讲的良知与良能,也只是一个没准,虽然我们说良知是道德直观,这是我们人类生而具有的,但是我们不一定然能把它给呈现出来,比如说如果我们像教育人一样教育那些小猫小狗,他们也是怎么也不可能呈现出来良知的,但是一个人类小孩刚生下来就知道依赖自己的母亲,这就是本能,这其实就是更偏向生理层面的本能,而人生下来也就是具有良知,我们只要在后天的激发,就可以呈现出来。

我们知道告子曾经讲过,无善无恶,王阳明先生他也讲无善无恶心之体,但是他们两个讲的无善无恶的意思都一样吗?其实根本不一样,羔子讲的无善无恶是没有价值判断的,是偏向动物性的,而阳明讲的无善无恶是,意味着我们需要有明镜般的心,纤尘不染的无善无恶的心,你的心要借助窍而发,与你的环境相接,比如说你在上课睡觉的时候,明知道自己睡觉不好,但是还是忍不住睡觉,而在校园里面你说脏话的时候,你也知道这是不文明的,但是却没人提醒你不要这么做,所以你继续说脏话,这些就是你知道什么是恶,如果你知道了,这也就是王阳明所讲的良知了,因为你有判断善恶的能力,良知就是你的心,你的心发动了去了,那么就会有良知,你生活在社会中,如果你不用你的心的话,那我们就会陷入悬之中,死寂之中,用的目的,就是为了复归你的本体,让你的心更加的明亮,明白内在的追求和价值,良知也可以理解为本体,你的良知他是一定会发动的,你的心一定要向外发,但是你用它的时候发动的时候,不能被外物牵着跑,比如说,不要追求社会上的名利,如果你学习只为了考上高中,大学,找到好工作,然后赚大钱,不然就变成逐物了,你要让你的心如明镜一般,一尘不染,要把你的良知呈现出来,找到你内在的追求与价值,那么你就真正的做到良知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为明朝时期的大儒,王阳明曾经有这么四句话: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
    River本大魁阅读 3,184评论 0 1
  • (“天泉证道”就是指阳明再浙江天泉桥上与大弟子钱德洪、王畿(即王龙溪)就“四句教”的师徒对话,此四句教记录于《传习...
    R萱阅读 5,817评论 0 1
  • 何为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四句教,亦即明朝哲学家王阳明晚年所...
    光明之行者阅读 6,046评论 0 1
  • 谈王阳明的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句话非常精妙,说玄乎...
    龙之想阅读 8,394评论 0 2
  • 王阳明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身之主宰便是心,是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其中提到了4个哲学概...
    R远微阅读 1,09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