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清醒的堕落这回事。王阳明说知行合一,你知道了就一定能够做到,没做到就是不知道。
你知道努力学习很重要,你知道拿奖学金很重要,你知道要什么都需要自己努力去争取,你还知道……
可是你为什么舍弃不了拿手机不停的刷短视频的快乐?为什么舍弃不了吃垃圾食品的快乐?为什么舍弃不了日夜颠倒(哪怕不快乐,但是他让你舒服)?为什么舍弃不了那些你抑制不住冲动要去做,但是做了以后内心却感到更加的空虚和惆怅的事?……
你不知道手机的设计者、互联网的大佬们为了博取你们的注意力(去搜一下注意力经济,你们在网上的时间正是他们赚得盆满钵满的时间。我记得有一个纪录片,就专门讲这个事情),煞费苦心的专门设计,让你欲罢不能。游戏就是在每一个节点都给你设立一个奖励机制,还有随机的惊喜机,让你不断的在正向反馈中越陷越深。甚至商超里商品的摆放顺序、摆放位置都一定有它的设计和心机。你不过就是一个心甘情愿的牺牲者,一个懵懂无知的牺牲者。可能你还以为这是你选择的生活。父母老师的谆谆教诲、耳提面命,你认为是对你自由生活的干涉。却殊不知你在别人给你挖的陷阱里面越走越远。
不停的刷手机,吃垃圾食品,各种买买买,会让你的多巴胺迅速升高。机体检测到这种现象,就让一部分细胞停止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让你爽,你绝对不能让它降低,又去更多的刷手机,更多的吃垃圾食品,更多的买买买,陷入恶性循环。一旦你不做这些促进多巴胺高分泌的事情,比如看书,比如学习,比如学一门东西。寥寥几个细胞分泌的多巴胺已经不足以有动力让你去做这些事情。而且长期的缺乏思考的生活,也让你的一部分脑细胞休眠甚至死亡。你即使想去思考什么东西,有点力不从心。你慢慢地变成一个活着的废物,一个生物垃圾制造机。
人是一个系统,他必须处于平衡状态才能够正常的运行。痛苦和快乐也是。你做了太多让你觉得“快乐”的事情,吃垃圾食品,高糖高油高盐,迅速的升高你的多巴胺。买买买,爽爽爽,迅速的升高你的多巴胺。手机刷刷刷,各种海量的信息冲击着你的大脑,爽爽爽。当“快乐”这一头的跷跷板往下的时候,“痛苦”那一段的跷跷板就必须得加重,也往下,这样整个机体才能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所以在那些快乐背后,就是自责、空虚、焦虑和痛苦。这些大量的痛苦你承接不住,你又不断地去做让自己快乐的事。周而复始。砝码越加越重。
但如果反过来呢,有的人去跑步去锻炼,去攻克难题,去迎接挑战,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当然有困难,有痛苦,有迷茫,但是身体是一个平衡系统,他也会在跷跷板的另一边给你加上内啡肽等等,给你加上获得成就的喜悦。但是这是一个正向的循环。
我们刚学自行车的时候会很困难,但是你已经学会了,骑自行车越来越熟练,以后你甚至可以单手扶着车把,另外一只手去打电话。(当然这个行为很危险)。但是我想说的是,当一件事情变得越来越纯熟,它就会变成一个自动运行机制。比如你早上起来睡得迷迷糊糊的,走到卫生间下意识的挤牙膏刷牙。这种自行运行项目耗费身体的能量很少,几乎等于0。所以一个拥有良好习惯的人他会活得很轻松,因为他很多的事情都是自动运行,不需要耗能,他就可以把他宝贵的能量用在他需要突破的事情上。
但是一个人,如果说他早上起床,都在“起”和“不起〞之间挣扎。什么事情还没有开始,能量已经被消耗了,他这一天又能做到多少事情呢?
我们总是告诉自己说没关系,我只是今天晚几分钟而已,我只是今天懒惰一下下,偷懒一会会儿。这些根本就不重要,这样的损失无足轻重。当然几分钟一点都不重要,你今天即使什么事情没有完成也不重要。可是它破坏的是你习惯的形成,甚至破坏的是你已经形成的习惯,破坏的是已经形成的自动运行机制。你下一次做这件事情你就必须要耗能,一次多一点,一次多一点,一次多一点。
你根本不知道你损失的是什么,你愚蠢的认为你知道,这叫“蠢而不自知”。
不过一切好在,大脑可以重塑,你的人生也可以重塑。唯有及时止损。在一切还来得及的情况下及时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