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在东北一个很普通小山村长大,好处是农村人都很朴实,大家都踏踏实实的干活养家糊口,坏处是大家都没有读过书,茶余饭后坐在村口聊八卦就是乡亲们的乐趣。
村里被谈论最多的就是郭姨,她有两个儿子,丈夫一直是个很奇怪的人,不喜欢出门,也不怎么干活,家里里里外外都是郭姨一个人张罗,被村里人谈论最多的,就是家里都这么不容易了,她花钱还不节制!这事要从她经常赶集买很多水果说起。在我们那里,每周一是集市,村里有直通镇上的大巴车,车票1元一位,村里人有时会赶集卖卖家里吃不完的土豆、白菜,或是家里养的家禽,卖了钱,会拿出一点点买点肉,或是买点换季衣服,而郭姨和大家略显不同,她很少坐车,大部分都是骑自行车,但是,她每次都会买回来很多我们觉得很奢侈的水果,像菠萝、哈密瓜、水蜜桃,村里人买水果几乎都是苹果和橘子,香蕉对于大家来说,都是奢侈水果,所以,郭姨的消费观让大家乍舌,记得有一次,她花了几百元给孩子买了学习机,村里人足足嚼舌根嚼了一年,大家都说她乱花钱,不着调,不舍得坐车却奢侈消费。
她家的小儿子我们是同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可是后来还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只上了一个普通的大学,村里人议论说:吃那么好的东西,用那么好的学习设备,也没啥用,到头来不还是一个样子。每次郭姨听到众人逆耳的议论,她从不做任何解释,只是微微一笑。
前几年,我听说我同学现在在一家汽车维修厂做工,我当时惊讶极了,天呐,好歹也是读过大学的,郭姨那么供她,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同学聚会的时候,每次看到他,都会觉得惋惜,没过几年,在朋友圈我看到他当店长了,又过了几年,他经营了自己的店,直到前几天回老家,我听说,他已经开了几家连锁店,村里很多没有工作的小伙子他都招进了自己的公司做事,每年光是给员工开资就高达上百万.......
我同学这一路,起落不声不响不张扬,持有的应该是一种如郭姨的那般随心淡然的处世态度,很多时候我们的付出就像竹篮打水,虽然是一场空,但到头来,你会发现自己篮子被水洗干净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当年郭姨的消费方式,也正是王维的这两句诗的具体体现。
相对于很多人总是把钱花在“让别人羡慕上”,而郭姨总是把钱花在“让自己高兴上”,比如那些当年对我们来说很奢侈的水果、那些被嚼舌根的学习机,她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她只自己活的自在,活个高兴,日子是过给自己的,不是过给别人的。
我见过年薪百万,还被房贷车贷压的喘不过气的人;我也见过月入几千,却可以一年安排自己一次国外两次国内度假,把日子过的很小资;有人勒紧裤腰带存钱购置物业;也有人月光享受当下人生;无论是哪一种人生,都是每个人的选择,没有标准答案,更没有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