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教九年级,走过紧张而繁重的复习阶段,一个比较大的收获是我意识到自己以前的课堂有些太散漫,太随意,效率有点低。
今年,虽然教低年级,课堂效率在努力提高,有一点却始终无法改变——课堂上总想引导着学生动脑或说或写,开动脑筋总结方法,可是,农村的学生,终究是不善表达,课堂上能够踊跃发言的寥寥无几,更不要奢望准确而生动了,所以,我常常因为激发学生大胆发言而耗费不少时间,虽然时常因为完不成任务而有挫败感,可是,我觉得,如果能够因此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和思辨意识,还是值得的。
四班有四五个特困生跟不上大队伍,记得那天让读课文的时候有个女生问我“都”的读音,惊诧之余,我耐心地告诉她两种读音分别组什么样的词。后来,她用了两周时间,和另外四名学生也没能完成一个自然段的背诵,看得出来,同学们对他们有成见,我趁机告诉其他同学,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因为人是会变化的,会成长的。不管是谁,尤其是他们几个,谁有一点进步,我就极力地表扬,今天课堂上,那个单亲家庭里由爷爷奶奶带大的男孩,破天荒地,好几次举手发言,虽然好几次都答得有些偏题,我依然对了给予了肯定,我觉得我应该保护任何一颗想要萌芽,想要成长的心,让他们在语文课堂里找到安全感、成就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