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我又回到了起点:按照“原则》方法》案例”的位阶,世界观是一个人观世界的最高视角,也是人思想源头最最初始的地方,它直接与人的逻辑思维相挂钩,厘清世界观,对于澄清一个人动力、发现自我世界、提高自我动力等具有直接关系。之所以选择写这一篇推送, 不是因为人云亦云或因为要学一点东西,就胡乱抓起一个概念来糊弄。具体原因,在后面的叙述中将会涉及。(具体参看http://mp.weixin.qq.com/s/bF1IkcK-0W_-09grEC5ZHg)
什么是世界观?“世界观是指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用什么样的时间段的眼光去看待与分析事物,它是人对事物的判断的反应。它是人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包括了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狭义只是单指“三观”概念中的世界观,在这里,我做广义的理解。
由于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形成固定的图式,大概也就是对世界的一种固定的看法(我们常说的“有色眼镜”),世界观是人观察世界的一个载体,不去刻意留意,往往自己难以自我察觉自己的世界观是如何。最有效的察觉方式主要有两点:一是隐性知识显性化;另一是世界观之间的相互碰撞,这些都可以世界观从人脑的潜意识中泛出。
由于世界观是主观的、工具性的,为此,了解世界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包括了:
世界观是什么?这已经在以上的文章概念部分中,初步厘清了。
世界观有什么价值?
世界观有无对错?如果有那应该是什么?
如何更新世界观?
世界观有什么价值?
我并没有形成系统评估自己能力的模式,但是每年岁末年初,我都会大致评估自己的能力,基本上都是“似乎”我比以前有一点进步。但我并不十分确定到底什么地方初始我有进步。回头看来,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解决事情的能力提升及办事的效率提高;另一方面就是世界观的慢慢自洽,对于一些问题的解释,慢慢以其规律出发,而不是以主观推断或情绪出发。
在解释世界观价值过程中,永澄拆解的两个词,我觉得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一个是看法;另一个是观点。
观点:如果有一个事物,你看它的时候有一个切入点,让你从这个点看进去,这就是观点表面拆解的意思。
看法:法是佛教用语,本身表达的是途径之意,比如万千法门。看法,就是看待事情的一种途径和方法
有意思吧,一直没有关注的两个词,很小就认识它们,但是真正理解以及拿来使用却并没有。观点和看法是我们看待外部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手段,是客观世界与内心世界沟通的一个桥梁,也是知识迁移(系统映射)的一种方式,就如同阿基米德翘起地球一样,给了我们看待事物的一个“支点”和一根“翘棍”,如果没有这两个概念,我们的内心世界将还是一片混沌。总结来说,这两个词的特点就是主观,因为是我们看待事情的角度、切入点、方法嘛。这也让我想到了常常说的一句话,大概意思就是说:外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影响自己情绪的却是自己对于外部世界的看法,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看,世界观就是这么直接地和实践相结合起来了。
还有一个,就是这两个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观点”只能选取点,由局部切入;而看法只是众多途径中选择的一二三种,并不能代表全部,同时,观点和看法也被个人情绪所左右着,为此,有意识地剔除外来因素,尤其是心理方面影响所带来的困扰,才能自洽地解决这一个问题。
世界观是元假设?
基于以上的观点,世界观是客观世界在主观上的反映,换言之,任何观点、看法,都是基于世界观来解读的,比如你如何看待现在的某种现象?你是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你有一百万,你会如何处理?等等。我们常说世界观没有对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权利,你可以喜欢A讨厌B,反之亦然。看起来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世界它客观上还是有自己运行的规律,我们并不能违背,有一个词很能准确概括,那就是“自洽”。
之所以我们效率不高、难以成事,就是因为我们并没有摸到规律这个“脉搏”,打通观念之间的壁垒,这导致了我们在很多方面并不自洽。自洽的规律,很大程度上等同于真理。但真理的发现需要时间、传递真理也需要成本,尤其重要的是,在一些并不能很快证伪的事情面前,发现真理的成本就更大了。
于是,这也似乎客观证实了我一直坚信的一个“真理”,我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到最后都会落到世界观上面。而解决世界观问题最终的钥匙,就是汲取知识、提高认知,而科学、宗教就是滋生高端认知、知识最有效的土壤。因为它们,可以澄清或者说解释很多已有认知之外的东西,让世界更加自洽。
再贴一张永澄老师的世界观图片:
以上可以看到,世界观在这个金字塔的顶端,代表了最最初始的假设,也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出发点。如何解决世界观的问题?应该就是不断将世界观内化与自己的内心,通过不断验证真伪、不断形成自洽的价值体系、探索自然内部的规律,有效让自己了解、吸纳整合世界观,不断升级系统,才能保持世界观的内在活力。知行合一,如同王阳明一般的先贤,在实践中不断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