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那山那海那小屋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伯父远在千里之外的兰州工作生活,每隔两三年,便要回老家看望奶奶一次。
有了久别的相聚,便有了难舍的别离。
每次回家探母,伯父应是最期待的。于是他有意增加出差的机会,提前出发两天,中途顺便拐个弯儿,便可以回到日思夜想的老家,与奶奶相见。
伯父回来,一般都会在每月的来信中提及,奶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便多了些期盼,她不知道未来的那一天,伯父会提着大包小包,风尘仆仆地突然出现在她的眼前。
伯父每次回来都会提着两个大大的提包。里面塞满了东西。有给奶奶吃的,有给孩子们吃的,还有给街坊领居吃的。记得有奶粉、麦乳精、罐头、水果糖、哈密瓜、兰州牌香烟等,有时还会给孩子们捎件新衣裳。
印象最深刻的是上小学的时候,伯父给我带回了件蓝色呢子上衣,穿在身上很是洋气,同学们都没见识过,手在衣服上摸来摸去,好奇、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后来上初中时,伯父又给我捎回来了件蓝色鸭绒袄,班级里穿鸭绒袄最早的也是我,轻飘飘的 ,穿在身上特暖和。
街坊邻居们见伯父回来,便会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来到家里,伯父远远地客气相迎,给大人们热情递着香烟,奶奶从袋子里大把地抓出水果糖,一一塞到孩子们手里里,如果孩子多的话,我也给奶奶帮个忙。
来家里的人们有住得远的,有住得近的,近的伯父自然熟识,远点的伯父就要思索片刻,然后恍然大悟般喊出人家的名字。跟随一起来的孩子依偎在大人身旁,仰着头上下打量这个陌生的外乡人。伯父弯下腰,低下头,端详会儿孩子的脸蛋儿,猜测着说:“这里谁谁家的孩子吧?”大人忙着附和:“对!对!俺家老二家的。”大伯嘴里说着:“看面貌长得就挺像,我走时你家老二才十几岁,没想到现在孩子都这么大了。”随手又抓出一把糖,塞进孩子的兜里。他们在热热闹闹地叙着旧 ,我们嘴里嘎嘣嘎嘣地嚼着糖,都很甜!
大伯有时候不是一个人回来,这次是大娘,下次可能就是大姐、大哥、二哥了。凑着空,安排好时间,轮流着回老家看看,两地虽隔得很远,心里的亲情和乡情,却怎么也离不开,割不断。
记得有一年夏天,二哥随伯父回来,他觉得农村那里都是新鲜的,非得要我带他到野地里转转看看。我们爬上村后的大沙岗,穿过村西的槐树林,高高地坐到引黄干渠桥涵的闸门上。他说:“老家太美了,我都不想走了。”可是到了晚上,蚊子多得嗡嗡响,吓得赶紧钻到蚊帐里面,但是仍难于幸免,胳膊、腿上被叮得大包小包。他跑去和奶奶抱怨:“蚊子咋光叮我,不叮小弟呀?”奶奶说:“小弟在家里早已习惯,可能你是个生人吧!”二哥只得叹了口气说:“唉!真倒霉!”这还不算完,老鼠的问题更让他心惊胆颤。夜已深,关灯睡觉。黑夜里,到了老鼠们自由活动的时间,白天在窝里憋了一天,它们想彻底放松下,活动下筋骨,黑夜便成了它们的天下。它们大胆地溜了出来,成群结对地聚在一起,在屋子棚顶上不停地嬉笑打闹,时而跳跃,时而翻着跟头,时而追逐赛跑,时而吵吵闹闹。唧唧的吵闹声,咚咚的跳跃声交杂在一起,那响声简直是惊天动地。还有更胆大的,竟然从屋棚上溜下来,爬到我们的床上,沿着床边来回穿梭,像是要把我们俩撵下床去,把床留给它们玩。二哥惊得得嗷嗷直叫,吓得瑟瑟发抖。“开灯!开灯!今晚不睡了,太吓人了!”二哥迫不及待地嚷嚷着。灯开了,屋子亮了,老鼠们又回窝了,我们也睡着了。第二天,二哥对伯父诉苦说:“老家那那都好,就是蚊子光咬我,老鼠不怕人。”自此,二哥好像再也没有回来过。
伯父在家呆的时间总不长,一般两三天,便要回。一家人,街坊领居都不舍,依依相送。出门送至十字路口便是离别处,再往前 ,伯父一步不让,他很执着,一步不让送,手里掂起提包,扭头就走,连头也不回一次。看上去很决绝,孑然一身,也很孤单。我们凝望着伯父逐渐模糊的身影,站在那里久久不肯离开,奶奶不住地擦着眼泪。后来回村的路人讲,他们在路上遇见伯父时,伯父亦是抹着眼泪。
有一次,伯父又要走了,在十字路口即要离别,奶奶这次执意要再送 ,伯父看奶奶意志坚决,似乎还有些心事,便不再坚持,同意我和奶奶一起送他至村头。那时奶奶已八十多岁,伯父也已花甲,我也长为大人。我提着伯父的行李,伯父牵着奶奶的手,我们慢慢的走,慢慢的聊,至村头。伯父掂起行李即将转身离开时,奶奶却扯着伯父的手再也不松开,伯父含着泪说:“娘!我马上就要退休了,退休后我就有时间了,每年我都会回来看您的!”
奶奶却哭了起来,叫着伯父的名字说:“我今年都八十多了,身体一天不胜一天了,随时阎王爷都会叫走,谁知道还能不能等到再见你的那一天!”
哭着说着,说着哭着,我也在一旁抹着眼泪。
伯父流着眼泪搂着奶奶,安慰着奶奶 。伯父说:“每次你们要送我,我都不让,就是怕你难过,现在我们年纪都大了,各自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样我们才能多见几次呀!”
奶奶慢慢止住了哭,嘴里说着让伯父放心的话,催促着伯父赶快赶路,她怕伯父错过了搭车的时间。
伯父走后,我和奶奶久久地站在那里,不肯离去,直至伯父身影逐渐模糊消失。我才搀扶着奶奶步履蹒跚地向家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