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孩子学习好坏的因素是什么
在很多课程现场,我都会做一个调查:希望自己孩子爱学习的家长请举手。
几乎每次都是 100% 的家长把手举得高高的,甚至有人夸张得把两只手都举起来,可见让孩子爱上学习对家长来说是全民的刚性需求。但孩子们的反应却和家长们截然不同。据统计,高达 95% 的孩子都不喜欢学习,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孩子非常讨厌学习。在我们“幸福少年领袖营”(激发孩子的动力训练营)中,很多中学生直言不讳地告诉我, 他们不喜欢学习。家长和孩子关于学习的态度存在矛盾:一方面是家长希望孩子爱上学习,另一方面是孩子自己不喜欢学习。
如果这个矛盾不解决,结果往往是家长希望落空,孩子人生痛苦。我们来思考一下真正决定孩子学习成败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家长
谈到孩子的学习问题时,往往有这样的描述:不认真、不努力、不想学、粗心马虎、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慢、拖拉、考试得不到高分。其实,家长所能想到的关于孩子学习状态不好的所有词语最后归结起来, 无非就两个因素:一个是学习的动力,一个是学习的能力。
学习动力决定孩子愿不愿意学习的问题,动力不强意味着孩子不想学习、没有意愿,平常说的没兴趣、不想学等都属于动力问题。
学习能力决定孩子能不能胜任学习的问题。作业慢、粗心、马虎、注意力不集中等则属于能力问题。动力和能力处在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当中,有了动力,没有能力,那么结果往往是失败的。长此以往动力也会受到影响。我们可以形象地概括为没有动力走不动,没有能力走不远,动力是学习的根,能力是学习的本。
教育者只有抓住了动力和能力这两个要素,才算真正抓住了教育的根本。
那么动力和能力哪一个更重要?为了方便父母的理解,我用一个寓言的小故事来说明动力和能力的关系:
有一天,猎人去打猎,他一枪打中了一只小白兔的后腿,猎狗马上冲上去准备抓住小白兔。可是小白兔不想坐以待毙,拼命逃跑。最后竟然逃脱了猎狗的追捕。小白兔逃回家后,它的父母非常惊讶:“孩子,你怎么会在受伤的状态下,还能逃脱强大的猎狗追捕?”小白兔说:
“妈妈,如果我被猎狗抓住了,我就没命了。如果猎狗抓住了我, 最多也就奖励到一块肉而已。所以,在跑的过程中,我是拼了命地跑, 而猎狗就未必会拼命去追。”这个故事中,小白兔之所以能战胜强大的猎狗,不是因为能力强,而是因为内心的动力更足。当一个人内心动力足够强大时,他是可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的。
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一种现象,那些成绩最好的孩子并不是最聪明的,而是那些有目标、动力强的孩子。动力就像一辆小汽车的发动机,孩子如果没有学习动力就像小汽车的发动机没打开,即使是奔驰、宝马的发动机,就算是妈妈在前面拉、爸爸在后面推,发动机本身没有启动,车子肯定是跑不起来的。
所以,想要孩子爱上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但是有一个问题要请大家思考一下:孩子是在小时候更有学习动力, 还是长大了以后更有学习动力呢?
我做过大量调查,当家长们带着孩子来到我办公室时,有一个现象非常明显:如果家长带来的是一个年龄较大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低着头,坐着一动不动,问一句答一句;如果带来的是上幼儿园的孩子,这些孩子就会一直不停地东摸摸,西抓抓,甚至盯着我问这问那,弄得很多家长还会不好意思,甚至跟我打招呼表示抱歉或者去管控孩子。不知道各位家长能从这一现象中发现什么?每个孩子小时候都对
世界总是充满着好奇,充满着探索世界的欲望,而这种好奇和欲望其实就是最原始的学习动力。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学习动力来到这个世界的,可是为什么经过若干年的教育,孩子一天天长大后,反而失去了人生这一最重要的动力呢?
简单来说,那些学习失败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大概会经过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能力不足
学习失败孩子的动力是与生俱来的,但能力却是经过后天训练的
由于父母对学习能力并不了解,也不知道如何训练孩子的学习能力, 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训练,直接导致了学习能力的不足。当孩子能力不足时,遇到超出他的能力范围的学习任务就会遇到障碍; 遇到障碍无法解决时,就会导致学习的失败。
第二步:负面评价,自我设限
按道理,在孩子学习失败后,作为教育者应该去帮助孩子提升能力, 跨过障碍重新获得学习的成功。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当孩子学习失败的时候,我们给予孩子的不是指导,而是指责;不是训练他的能力,而是训斥他的态度;我们会评价孩子不要好、不认真、不努力,甚至说孩子笨、没出息。孩子在小的时候并不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而是自我评价依附于他人评价。当他发现别人都在给他负面评价,并且经过抗争仍发现无法达到家长们希望的样子时,他的内心也终于相信自己是不行的。可能是笨的,可能天生是慢的,最终形成负面观念而不再前进。
在心理学上,这种情况称为自我设限。一个孩子自我设限后,内心非常痛苦,可是他却不知道如何解除这些痛苦,因此会产生一些怪异想法。他们希望证明自己,但又认定无法用学习成功来证明自己的, 于是他们会做出一些出格行为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比如上课不认真听课而是做搞笑动作;为了证明自己故意在某些场合大声喧哗;他们还可能故意跟老师或家长对抗,甚至因为仇恨去报复老师或家长。也有一些孩子认定自己是不行的,会放弃自己,完全没有主见,再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孩子的不良表现或者偏差行为,老师或家长一旦不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成因,就会更严厉地给予负面评价或打击,这些孩子则会慢慢地彻底失去学习的动力,直到一步步走向学习失败。几乎每个学习失败的孩子都在这条路上行进着,这就像一个陷阱,一不小心就会滑落进去,一旦孩子掉进去想出来就太难了。
所以,我们会看到那么多学习失败的孩子,即使有些孩子目前学习还可以,但都是战战兢兢,内心充满恐惧,不知道哪天就会失去动力。所以,今年决定开设孩子爱上学习训练的动力营。
如果明白了这些原理,孩子的问题就不难解决了;如果你的孩子目前年龄还小,学习动力还没失去,你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孩子的能力训练上;如果你的孩子年龄已经比较大,或者他已经失去了学习动力, 你就要重点激发他的学习动力,同时要训练他的学习能力。不然即使动力出现,因为能力不足仍会导致失败,还是会重新掉入那个恶性循环的陷阱。
如果你的孩子现在年龄还小,那我要恭喜你。因为你的孩子从今天开始可能接受到更正确的教育,从而使得他不至于掉进那个陷阱。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掉入那个陷阱,你才认识老师,那我也要恭喜你, 因为从今天开始,只要你重新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他就不会在那个陷阱中越陷越深。
如果你能遵循教你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合理的训练,你就很有可能把孩子尽快拉出陷阱。我们在全国开设了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的父母课程, 旨在帮助家长通过学习了解孩子学习优劣的原因,掌握解决孩子学习动力不足、能力不够问题的训练方法,从而让家长们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为了让更多家长能学习本课程,我决定出书。我希望所有的家长
通过学习能真正成长起来,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自己的孩子。本套书包含动力篇和能力篇。
如果你希望孩子爱上学习而成为学习的强者,一定要帮助孩子激发动力提升能力。这本书是以分析孩子动力为主的,另外一本是专门指导如何提升能力的。
从下一章开始,我们将从不同的层面分析孩子的动力来源以及怎样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书中会讲到一些动力营中孩子变化的案例, 都是真实的。考虑到个人隐私,将不出现真实姓名。
——孙源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