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日本作家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这本书,跟问题背后的问题不一样,这本书还是很有深度的。重点看了前言、结束语。和第四章讨论的能力。
作者提出,我们只有依靠自己的头脑去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的头脑不够灵活,就必须集思广益,几个人一起讨论,首先提出假说,然后对假说进行讨论,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论证。我想起了我们的大组会和小组会,我们的大组会和小组会,不就是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吗?大家针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想法,当然这些想法,因为每个人的角度都不一样,你才能够多角度的来看待问题,你要对这些想法,进行,深入的思考,然后从中找到答案。这就是我们开大组会,小组会激烈争辩和讨论的意义所在。
这本书,还讨论了为什么提问?提问的目的是什么?提问是从对方获得有用的信息,同时,要表明自己的主张。有的时候我们,在大组,会小组会,讨论时,缺少了提问环节。除了对对方谈话的感受体验外。我们,还应该增加提问环节。我想效果会不会更好?
作者提出要讨论时通过对立的主张进行反驳,他说,反驳时提出主张,也不一定是自己真正的主张,关键在于提出的主张必须与对方完全相反,切记,模棱两可的主张毫无意义。而,提出相反的主张,目的是为了验证对方在逻辑上是否存在,破绽,或论据是否充分!我们在大组会,小组会,是否提出了,跟对方相反的意见。还是大部分时间顺应对方的意见。到底,哪种讨论,是更有价值的呢?我想作者已经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