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细雨中呼喊》有感

不久前我读完了余华的《兄弟》,因为久久不能平息内心的遗憾和感叹,我又翻开了余华的另一部著作《在细雨中呼喊》。 



初读这本书觉得很无聊,读了十几章之后仍然一头雾水。读到一半的时候作者以成年“我”的视角展开回忆,我自以为思路开始清晰,预测故事会走向成年“我”的生活现状,没想到我的预期非但没有实现,反而在我越读越有意思,兴趣盎然的时候故事戛然而止。

《在细雨中呼喊》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小说,该书主要借用了自由联想和感觉印象两种写作手法。百度上说:“这是一本关于记忆的书。”全书以孙广林记忆为发展脉络,讲述了孙广林在南门和孙荡两个地方的童年回忆,穿插着孙广林周围人物的生活经历。真实的刻画了毛泽东时代结束后的农村和城镇现状。

和《兄弟》一样,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内心有满满的遗憾和感叹,遗憾的是人物的结局,感叹的是命运的无常。

孙广林明明可以在孙荡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却因为养父的秘密被揭穿,失去了疼爱他的养父,被养母遗弃在孙荡,从此开始他童年的悲剧。从此以后,每当他的生活开始有一点色彩是,现实总是会给他重重一击,苏宇病逝,鲁鲁也躲避他,孙广林的童年注定是孤独的。

《东邪西毒》里说:“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如果什么都可以忘记,以后的每一天都将会是个全新的开始。”不知道后来孙广林回想起这些童年过往的时候,内心是痛苦还是平淡,不知道孙广林回想起孙荡和南门时,内心是依恋还是厌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