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主题作业:
️你好,星期一!
时间过得可真快,我发现我们要开始第二轮的主题活动了,这意味着我们已经一起写过7篇不一样的主题了,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这一周,我本来想发起一个云观影活动,找一部电影,我们一起看,然后写出自己的解读,一定很有趣吧,可是转念一想,大家每天为生活奔波也很辛苦的,可能真得没有精力和心情去静心看一部电影,何况众口难调,选哪一部电影也是个难题呀。
既然每个人都要在人海里穿行,都要为几两碎银慌张,那这一周,给自己按下一小会儿的暂停键⏸️,哪怕只有一首歌的时间,权当给自己放放假,只在那一瞬间,什么都不想,只做自己。【本周主题:推荐一首好听的歌给你】
每年有数不胜数的新歌诞生,但有多少存活下来,又有多少首早已被遗忘?又有多少首歌,成了永恒的经典却忘记它们的原唱。
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也不管身在何处,我们似乎很容易爱上1985年的《乌兰巴托的夜》。(原唱)
《乌兰巴托之夜》原名叫乌兰巴特林屋德西,乌兰巴托,是蒙古国的首都,意为“红色英雄”,屋德西是夜晚的意思。乌兰巴特林屋德西中的“林”是蒙文词缀【的】,音标为【IN】。
《乌兰巴托之夜》是如今在国内传唱度极高的蒙古国歌曲,也成为人们最熟悉的歌曲之一,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辽阔、恬静、壮美的大自然画卷,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同时也表达了歌者对乌兰巴托的无限热爱。
每当我静下心,聆听这首歌的时候,我的灵魂也随着优美的旋律翩翩起舞。正是因为这首歌,使我体会到了音乐之美,让我陶醉与美妙的音符之中。
有人说:“任何一种音乐他所要给予我们的仅仅只有两个字——‘回归’”回归到最真实,最简单的状态。所以,我更喜欢原汁原味的《乌兰巴托的夜》,没有电子乐器的伴奏,没有庞大音响的烘托,只一只牧笛,外加的马头琴的修饰,及单纯的表达,便可以演绎出最动听的旋律,展现唯美的风韵。
听第一遍就觉得感动,温暖。再听第一遍的时候,想象自己置身于这如诗般的画卷里。后来,单曲循环,听到了我内心的温暖。就像《乌兰巴托的夜》里唱的,"晚风轻轻吹拂着,累了还是倦了?还是在静静聆听着恋人的呢喃。
画卷里的恋人与草原的浑然一体,星空与苍穹相谐调,使这一派景象美不胜收。在这片清静的草原里,我们静静地感受宁静的心绪,这一刻,没有世俗的喧嚣;这一刻;没有情感的牵绊。只有这种朴实自然的原野,最能让人收获心灵的感动。
总之,《乌兰巴托的夜》的魅力在于百听不厌,让人心情舒畅,而且还可以缓解压力。因为它的曲调舒缓,让人感觉很静谧,但是静谧的同时又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仿佛沉浸在银色的月光之中,烘托出一片温暖。无论心情好,心情不好,都可以听《乌兰巴托的夜》,无论何时,它都能让人平静!
不同于大多数音乐作品“先写词后谱曲”的生产历程,这首歌是“先有曲后有词”。当时著名的功勋艺术家、诗人桑堆扎布拿着自己的诗作《乌兰巴托之夜》找到普勒布道尔吉,表示要为其谱曲成为一首歌曲,以表达心中对乌兰巴托的无限热爱。
巧合的是,当时普勒布道尔吉的手边正好有一首曲子,两人听过之后一拍即合,当即决定就用它作为这首诗的谱曲再合适不过。这个看似偶然的决定,却成了经典。
现在网上有很多翻唱版本,有人喜欢蒋敦豪的深情,有人谭维维的悠远,但我更喜欢额尔古纳乐队的《乌兰巴托的夜》,更接近正宗。
https://m.kugou.com/share/?chain=2Ne2s0bzyV3&forward=true
歌词直译(朴实自然):
荒野上飘扬的风,
是瘦了累了在歇息了
还是听到恋人的对话了
在屏气聆听
乌兰巴托的夜
那么静那么静
幽会相见的年轻人好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