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中时,对于解数学题,就像一场冒险游戏;“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像个怪圈既刺激又丧气!看似熟悉的三角函数,好不容易解出了开头,却走不到结尾的破题残局,总是很狗血。
当层层剥离接近答案时,却总因关键公式记不起,或之前同类例题型复习过程敷衍大意,当场呆若木鸡,犹剩非把笔头儿咬烂的哀婉叹息!尤其是试后听解答案时,总能听到: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想到呢。
关乎解题之法,学生时代听到最多的莫过于:你们要多思考,得学会举一反三。这方法彼时堪称“全科通用”,最为数理化老师颂道,仿佛武侠世界十八般武艺,得其精髓便可破题万千。
殊不知,许多时候智商是道硬伤,史诗级黄冈密卷,不仅只有你想不到,也都是你做不到的。满脑子存货,上了考场便一穷二白,自动开启间歇性失忆功能。
你说是努力还不够?错!那一学期三大本错题集,足以称道习题界;你说方法不得要领?也不是不可能,脑细胞运转速度跟不上题型招式变幻,满脑子跑火车总也过不了三关。不过,事情总有正反,脑路运转多了,一打开阀门,便可独立思索想象,甚至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说不上是,上学那会儿留下的毛病,还是工作后养成的习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放空成了最舒适的状态。刚进入现在的行业时,填满八个小时甚至延长至通宵的工作量,时常会让人忙碌到脑袋发胀缺氧。很长一段时间,在上班时侃侃而谈,回到家却疲惫懒言。像许多上班族一样,患上了“下班沉默症”。
最初,只是下班回到小窝,对墙而坐不说话不干活,只是静静坐着任脑洞大开,把现世里的心愿在神游中达成,比如环游世界,比如四处流浪,比如停在一座岛上开间咖啡杂书铺,四方玻璃花房不可太大,安置几张麻袋沙发、嵌着两大排落地书架,斑驳原木色吧台就着操作台,煮着咖啡,听来往闲客聊各自故事,屋内屋外花草丛生,还要养条沙皮狗来做伴。
一切似乎,美好而逼真。但当脑路清醒回来,继续重回现实,上一秒不过是神经质的缪想。
而这种缪想也会生长,有时格外疯狂让人慌张,因为超现世的幻想,总是会让当下变得迷茫。越来越沉浸于一个人独坐放空,甚至在两人或多人聊天时,都可以沉浸冥想而不自知;连着在闺蜜微信群里,大家都叽叽喳喳聊个不停,也不在主动在群内发言,偶尔只是看看,不去多说一句;朋友圈状态持续快俩月不去更新,像懒癌晚期,找不到出口。
反而,脑袋从不跟着身心一起懒惰,一个又一个的缪想接替来碾压,似乎总不在线的生活状态。
缪想之所以称之为缪想,是因为所喜欢的能力配还不上。曾今追过的《奋斗》里有句话,此前并没有深刻印象的句子,此刻读来却格外明朗: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你瞎想什么呀,洗干净了人模狗样去工作吧。看剧当下装满身心的热血,简直可以王冠青春,谁曾想象冷却之后,还是感叹戏剧源于生活,但终究加工过度。
成长就是一个扫兴的过程,思想家与行动派的距离,也许是不会被成败收割的勇气。我们生活在一个庞大的生物圈里,每一个个体都是渺小的存在。真实的生活永远不是励志剧,该羡慕的不是别人的成功,而是成长。经年以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大人?你,又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大人?
从前,书包很满,装不下的梦,就丢一些。
如今,双脚很慢,还在赶的梦,就跑久一些。
【无戒21天日更挑战营 第十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