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慧权:为孩子未来撒下种子

我们在撒种子的时候,别光为这次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去撒种子,别光为我们的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去撒种子,还要为未来撒下种子,这些撒种子动作是可以兼容的。

 

教育遇到了天花板,这个天花板就是现有知识模式的极限。在现有知识模式下很难有突破。核心的难题是:现有所谓的互联网教育是将传统的知识模式互联网化,真正的能在互联网上跑通的知识模式还没有形成。


教育培训领域,以现有的知识模式,无法走到未来。目前教育公司可大概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以技术流为主。技术流就是掌握了直播技术或者在线教育模式。腾XX、网XX的一系列教育公司。以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对原有教育的提升十分有限,并没有针对教育的专用技术。

第二种是以业务流为主。例如,新XX、好XX这种。在线下验证过培训班,然后将其互联网化,资本化扩大规模。但这些公司的基因里就没有对教育的创新,只是想方设法的让教育体系运转的更高效、导致教育领域竞争关系更紧张、内卷更严重。依附于传统教育体系的教育公司,就像寄生虫不能大过宿主一样,先天就没有未来。从寄生模式上看,资本推动下必然要被团灭、被未来淘汰。教育产业被团灭本质上是去除了教育发展的桎梏封印,更重要的是这些教育产业公司垄断了教育创业创新的路径。


为什么教育技术越来越先进,教育产品越来越多,而教育焦虑却与日俱增?

人生有些难题在于:很多事物无法像房子、或人之间的压迫那样叠加。

你没法叠加两个电脑让自己效率最高,你没法叠加两个眼镜让自己更清楚,你没法叠加两辆车让自己跑得更快,你没法叠加两个老公让自己更幸福......

人之间的某类差别(以指标来衡量的)是:选择并有能力去做某些可叠加之事。


所有的教育都应该为未来培养人才,所以教育是一项穿越的事业。今天应该培养适应明天、并且对明天有用的人才。

在高度专业的社会里,通才,尤其科技通才,是更亟需的人才,他们现在已经大放异彩,未来也会越来越吃香。

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比尔盖茨、乔布斯、马斯克,他们都是多栖领域的跨学科思维专家:

比尔盖茨=科技+法律+商业:盖茨的父亲就是一个顶级的律师,母亲从事商业,他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从小在法律、商业的耳濡目染,以及自己对科技的追求。

乔布斯=科技+艺术:乔布斯在产品设计的艺术风格,产品发布会和广告的设计方面是把艺术融入血液的典型案例。

马斯克=科技+商业:马斯克大学修的是物理学和商科,大学期间就崭露出杰出的商业文案能力,在创业的过程中更展现出杰出的商业能力(例如资本运作和项目管理)。


原因的原因不是原因,结果的结果不是结果。

我们单纯讨论素质和应试并没有实际意义。我们应该发现素质和应试里面共通的区域是什么?

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同,后者强调学习知识和技能,而前者则注重培养三大基础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为人文教育辩护》一书认为人文教育有三大优势:

1、它会教你怎么思考:学会独立思考、分析事物、明辨是非。

2、它会教你如何表达:学会了解自己的想法,过滤掉不成熟的念头,然后以某种逻辑顺序向外界展示你的思维。

3、它会教你如何学习:学会如何精读文章、搜索信息,让数据来说明或反对一项假设,觉察作者的先入为主之见;学会速读以获取精华;学习怎么问问题,展示对立观点,做笔记。


人文教育就是追求更高境界的巨大喜悦。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知识与思维统一的过程。人文教育的本质就是思维教育,即看问题的角度、做事情的程序、角度和程序的高度系统化的统一。通过人文教育穿透骨感的现实,帮孩子找到探索的原动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