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变,最近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源于李松巍的讲座,里面特意提到了改变的法则。
改变的基本原则有两条,一是群论,二是逻辑层次。
所谓群论,通俗来讲就是在一个群内,成员之间相互加减,但始终保持还在群中,性质不改变,譬如说时钟,上午8点,如果再加上个5小时,就是下午3点,都属于群中成员。
当然,这里所说的群论没有像数学中的那么严谨,主要是借助群论的模型来阐述关于改变的第一个基本规则。
我们可以举一个日常生活当中的例子,譬如说小孩子玩手机,如果家长不让玩,他就会自己偷偷去玩,总归要把玩手机的时间给找补回来,说的大致是这么一个意思。
又譬如两口子吵架,如果一个先挑起事端,另一个也会不甘示弱,即便败下阵来,也要找个机会,把没有出得了的气给补回来。
第一法则有个特点,就是愈是改变,愈是不变。有时候让我也想起来,低效率的努力,也算是这种类型吧,即便再努力,再拼命,逻辑层面上没有发生改变,还是原地打转。
改变的第二个法则是逻辑层次,如果说第一个法则让你看到一般的触动是无法发生真正的改变的话,那么第二法则就是告诉你,如何发生真正的改变。
若要发生真的改变,必须提升逻辑层次,像三体里面所说降维打击,或者如李笑来所说的钥匙不在锁上,不然肯定就有解了。
我的一个亲身体验,小学快毕业的时候,我父亲曾经和我说过一句话,叫破麻袋做不了龙袍,让我很受刺激,但是确实对我产生了一个根本性的改变。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不是因为这句话,我肯定是要一路混下去,不会那么懂事去认真学习的,这种触动比起常规的苦口婆心,不在一个逻辑层次里。
因为我心里很清楚,之前已经谈过好多次了,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要发生改变,一定是要跳出来原来的格局,做出一些出其不意的改变,才可以达到真正改变的效果的,不然的话,就会还是在群内打转,无法产生真正的转变。
对于如何改变逻辑层次,需要我们不断去思考和实践。
曾经我对芝诺悖论也是想不明白,不知道如何去反驳这种歪理,但是了解了逻辑层次后,我发现,他们根本不是同一个群,或者说同一个曲线,之所以出现悖论,就是把不是一类的东西放在一个群里,混淆视听,故弄玄虚。
所以,是不是一个群内的成员,我们一定不断提升辨别区分的能力,并且,当我们分好类别之后,要使之发生改变,只有运用到逻辑层次的方法,方可以找到触发改变的解决方案。
人生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我们要了解自身的能力,要懂得命运的强大,这样就不会对自己过分苛责,但是我们也要知道,自己能把控好的事情,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