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接儿子的时候和儿子聊起最近的学习情况,分科以来儿子的历史和政治一直都不好,以前幻想学文科简单的想法,现在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也被摧毁,文科对于儿子来说学起来一点都不轻松。和儿子聊的过程中问儿子:“不知道你以后会不会后悔当初选择文科?”儿子说:“现在都后悔了。”听到儿子说这话脑子不假思索直接脱口而出:“当初你非要选文科,你那时候是感觉学理科难,为了避重就轻选择文科,其实文科没有你的优势科目在,那时候都给你说了,你还非要这样坚持。有时候你就是不听话,妈妈为了尊重你的意见让你选择了文科,结果这么快你就后悔了。”这样一番话话语自然把孩子击的无话可说。
事后反思自己升起情绪的原因,一是对儿子当初这个不恰当的选择我心里一直是怀着忐忑的心;二是,真正让他按自己的选择来学习,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当听到儿子说这样的话,我的情绪点立马被点燃,直接就没好气地回应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说要时时觉察自己的内在,但真正事情发生的瞬间马上觉察到自己的情绪,转变自己的思路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别说先知先觉了,就算当知当觉也还做不到。每次无论再小的事件发生都是考验自己的时刻,今天我无疑是没有经过考验。究其原因还是事情最初的那个点,那时候自己对于儿子的决定不是真心接纳,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知道这样的决定不合适,但是面对一意孤行的儿子,为了尊重孩子的意见只好让他自己做出选择,这是头脑理智接受的结果,不是从心而出真正的接纳。所以,当孩子一说到自己已经后悔的时候,我的情绪一触即发,同时产生大量的埋怨和责怪情绪,内心真实的声音应该是:都怪你当初不听话做这个决定,做了这个决定还不努力学习。
如果当初做出这个决定后孩子发挥出好的学习效果,学习成绩直接上去了。那可能现在我也不会有情绪了。一方面觉得不该学文科,另一方学了文科成绩又上不去,两方面原因导致造成了一个情绪点,遇到与之相连的时话题,便成了导火索,一下子被引爆了。
所以,这件事提醒我遇到自己没有真心接纳的事件,一定要从心里真正放下、化解,如果心脑不一,迟早它还会爆发。当我最真实地发泄出自己的情绪的时候,无疑对孩子是一种伤害,孩子被指责、被抱怨,当他一下子被这些“攻击”击中的时候,他不仅不会去反思自己当初那个错误的决定,调整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而且还会心生委屈。孩子敢于在我面前袒露出自己已经后悔的真实心声,这时候孩子的内心希望得到的是妈妈的鼓励、妈妈的积极引领,“我已经知道自己的选择错了,你再来埋怨我,不是雪上加霜,徒增我的压力吗?”孩子的内心可能会响起这样的声音。
当孩子感觉不能从妈妈这里得到理解的时候,他的心门就会关上,他的心中还会产生无助的心理。同时看不到自己学习成绩的提高,孩子可能还会感觉到无望;当他觉得自己做出的决定还有自己付出的努力都没有换得妈妈的肯定,更没有给自己带来成绩提高的成就感,孩子也许会觉得自己是无价值的。啊,突然意识到可怕的三无“无助、无望、无价值感”就是这样悄无声息的形成的。
感谢这件小事的发生,让我有机会深入反思自己,反思一些问题背后的成因。同时赶紧创造追补的机会,给到孩子爱、肯定、鼓励和包容,这些有爱的、正向的、积极向上的东西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再次深深理解“我们所经历的所有人和事都是来让我们成长的”这句话的涵义。所有的经历都是宝贵的资源,没有体验就没有经验,没有经验就没有成长。我在学习的路上,也还在不断修正和完善自我的路上。路还很长且远,带着觉知一点一点看清自己,成长自己,陪着孩子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