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再多证,不如学好有用的本事。
如今的社会是个看证书的时代。进入大学时都希望考许多证书来增加自己应聘时的筹码。这固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比这更重要的是于身家性命有实用的本事。证书只是个敲门砖,进门之后还是靠本事才能凸显出自己。比如说你要考研,就不可避免的面临复试的考验,越是高大上的学校,越重视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这也是名牌大学复试时经常出现高分被刷的原因之一。但是在英语的学习中,很少有人会重视口语的练习和运用。很多人不会,所以会用的人就显得可贵。
同样是学英语,有的人竟能为此流芳百世。在清朝若想考取功名,必须苦心钻研八股文。八股文是一种考试文体,就像高中时写议论文似的,大多数人写出来的都是无病呻吟的废话。为了应对考试,清朝那些考生们整天做的事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琢磨,怎么着对仗,怎么着押韵。晚清名臣曾国藩深刻的认识到这种考试的弊端,并且在掌权者视西方人为蛮夷时就认识到西洋学的重要性,甚至让其子曾纪泽停止研习八股文,改学英文、读洋书。后来,清王朝被揍的开窍了,知道洋人那一套不是闹着玩的,得学来用。然而在同时代的达官子弟中,找不出第二个像曾纪泽这样懂外文的人物,因此他被朝廷选为出使英法的大臣,为国家外交事务做出了许多贡献。
我们都没有名臣曾国藩这样重实学而不重虚名的巨人爸爸,我们也都是从应试教育一路走来。进入大学后我们也确实发现以前学的大多数都没用处,但是我们却习惯于用以往的模式来走接下来的路——用考试或证书来证明大学的成就。获得证书越多并不代表越成功,参与社团越多并不代表生活越丰富。重要的是你是否无可替代。这只是一个方向,但并不是一件容易达成的事情。世上事有所逼有所激而成者居多,你需要找到自己的着力点,使劲蹦跶,寻找自己的高度。